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凸显,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体系的主体,更是成为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资本市场的管制逐步放松,国际银行业市场结构随之演变。同时,我国的银行业在金融体制改革浪潮中蓬勃发展,竞争加剧,市场格局不断演化:且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日臻完善,监管标准与国际看齐,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中资银行冲击加剧。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中国银行业进行探索性研究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选取相关样本,对2003-2010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具体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一章建立计量模型对SCP理论下的经典假说在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进行了相关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中国银行业,主要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类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银行类金融机构,根据具体写作内容可以将本文大致分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文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的国内外背景,并对论文写作意义进行了总结,然后对文章的框架和思路做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交代,最后阐述了论文创作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为后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第二章是对第一章的扩充,主要是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做了具体介绍。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指出SCP分析框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分析模式,至今仍是学者研究一个产业的主流分析框架。并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做了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强调了SCP的发展,并交代了本文选择将SCP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的原因。然后说明了SCP理论下的经典假说——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并对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业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大致的综述。第二个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三、四、五三章。根据SCP经典分析框架的步骤,具体分析中国银行业Structure-Conduction-Performance三方面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总结了这三者的联系及影响。第三章是对S-C-P中市场结构Structure的具体分析。首先总结了从改革开放起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沿革,发现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随之不断演变,并对这种演变做了定性上的概括性分析。从2003年开始,本文利用具体的相关数据,选择14家商业银行为样本,从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和行业进入壁垒三个方面对我国银行业2003-2010年的市场结构类型进行了量化分析,最终发现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出2003-2010年期间中国银行业处于一个集中度适度偏高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且市场集中度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但是总的说来有效竞争还非常不足。第四章是对中国银行业的Conduction的分析,主要定价、并购和营销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关系,分析了在前文所述的市场结构的演变对银行业市场行为的变化及发展的影响:①得到随着市场集中度和大银行市场占有率的降低,我国银行业的定价行为银行价格行为同趋多样化、复杂化,但是由于受到银行业存贷比75%的监管标准的限制,各个银行的存款规模想要扩大的幅度很有限,价格竞争不会愈演愈烈;②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的竞争程度加剧会导致银行采取并购行为的可能;⑧随着结构的演变,各类新兴银行进入并扩张,竞争加大,再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资银行不得不加强营销管理,·改变营销模式,实行多元化、灵活化的进行市场营销,营销行为更加活跃。第五章是对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对市场绩效的测量有多种指标,本文结合实际选择了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本收益率指标,对样本银行2003-2010年期间的经营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四大行经历过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且与股份制银行的资产盈利能力相当甚至超过了股份制银行,这可能是因为经过改革后的四大行有着资本雄厚等方面的优势,从整体来说,2003-2010年市场绩效不断提升。通过以上在SCP框架下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行为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的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短时间内,市场结构相对静止可以作为市场环境,银行根据这样市场环境选择一定的市场行为,从而对银行市场绩效产生相对应的影响。但是长期内,银行经营绩效会影响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银行的定价行为、并购行为和营销行为等,从而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如影响银行市场集中度、市场占有率等)。我国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打破了之前完全垄断的局面,并逐步引入了竞争,市场结构从高度垄断的寡头垄断发展到了相对集中的寡头垄断局面,但四大因有银行的主体地位仍然无法撼动。另一方面,银行业市场绩效增长趋势也非常明显。那么银行市场结构的改变与市场绩效的提升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是最优的呢?因此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就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以此验证SCP理论下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本文的第三个部分是第六章的计量实证分析。在这一章本文利用1995年Berger的研究分析结果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在数掘上,采用14家样本银行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用Eviews6.0软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选择控制变量时,本文借鉴之前的学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三个层面中选择适当的指标,分别选择了代表宏观环境的GDP增长率指标、代表中观层面的银行资产对数指标和代表微观银行经营风险的存贷比指标。通过分析结果发现,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指标与代表银行经营绩效的利润率指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控制变量中,除了GDP增长率对经营绩效有负相关影响,另外两个指标与利润率指标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这说明,在2003-2010年期间,我国的银行业对SCP理论下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并不适用,接着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银行业经营绩效的相关建议:首先应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程度,降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这主要从降低进入壁垒、银行应陔加大研发力度以加强技术创新和完善有关银行业退出机制三个方面来谈的;其次,应该由于过高市场占有率(主要针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市场绩效之削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得到应该限制大银行的过高市场占有率的结论,这就需要从限制大银行的过度收购和小银行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两方面来共同努力。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结合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系统性的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研究构造计量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验证SCP理论假说在中国银行业中是否成立;其次是本文的数据较新。为了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本文所有数据都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2004-2011》银行业务统计数据,相对于其他网站上的数据,该数据更具权威性。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写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和欠妥之处,计量方法和模型的选取上也有待创新,笔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