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作用,一项经济政策的出台受到政治市场上的政府、党派、国会、选民和利益集团等的影响,在能源领域尤为突出。美国能源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与国会,而利益集团通过国会或直接游说政府等手段参与政策制定,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政策的制定过程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这部分介绍了文章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经济政策的一般理论研究及能源政策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整理,阐明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美国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决策过程。能源政策包括国会制定的能源法和其它立法当中有关能源的内容,美国各能源监管部门经国会授权所颁布的行政法令,以及基于这些行政法令所进行诉讼而发展起来的美国法院惯例等。本章首先分析了美国能源政策制定的制度框架,从宏观上把握了美国能源政策制定的制度设计;然后分析了美国能源政策制定过程当中的政治决策力量及其能源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倾向,从政治经济学视角了解美国能源政策的制定过程。总统、国会、行政机构是美国能源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决策力量,利益集团通过国会或直接游说政府等手段参与政策制定并影响美国能源政策制定。与能源政策相关的利益集团分为三类:传统产业利益集团,新兴产业利益集团及公益性利益集团。第三部分为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政策的演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石油危机后的美国能源政策的发展,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美国不同阶段的能源政策的制定过程。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的能源政策以应对能源危机为主,从尼克松、福特到卡特的三任美国总统均实施了大规模的能源变革措施,以政府主导和集权化为特色,追求“能源独立”。石油危机让决策者认识到威胁性,如果不采取政策改革将会导致更有威胁性的政治与经济状况,但是政策的出台不仅仅取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更取决于复杂的政党斗争及利益集团的实力对比,因此,总统与国会及相关利益集团对于能源政策的不同立场导致这一时期的能源政策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国会内部强大的反对力量使得推动立法的成效非常有限。而后经历了自由放任的能源政策,里根及克林顿总统主张通过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但这一阶段并没有取得进展,稳定的能源供应、对立的政策决策过程及党派分歧使得美国能源政策变革失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3E观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小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体现了美国向3E协调发展能源观的转变,《美国能源政策报告》、《2005年能源政策法》以及《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是布什政府能源政策的集中体现,但是应对能源危机所采取的开发传统能源与环境保护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在一系列能源政策的出台过程中充满了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斗争。第四部分为美国能源政策的发展趋势。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加剧,奥巴马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利益对国家能源政策进行调整,将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项政策的优先位置上,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新目标。本章首先考虑了气候变化下美国能源政策的转向及转向的原因,国际及国内利益因素影响着美国能源政策转向,其次分析了奥巴马能源政策的新进展及其能源政策制定过程中多方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仍然深刻影响着美国能源政策的出台,奥巴马能源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国会、石油利益集团、环保组织多方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最后对奥巴马能源政策进行了展望。第五部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美国对华能源政策。美国的对华能源政策从合作主导型向合作与竞争并存型转变,追求绝对的国家利益。美国对华能源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能源消耗问题没有凸显,因此这一阶段美国对华能源政策的主导思想是合作。第二阶段是90年代以后,美国对华能源政策虽然呈现出友好的态势,但是伴随着中国能源消费及需求的增长,对美国能源利益造成威胁,加上美国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及国内党派性日益增强,美国对华能源政策表现为合作与竞争并存。本章从美国对华能源政策特点出发,采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以促使中国更加了解美国对华能源政策动向并提前做好战略防范,中国应明晰美国既合作又竞争的能源政策,加强双边合作以增进两国互信,积极开发国内新能源并制定符合中国的能源政策,同时应加强与美国政界及利益集团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