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模式下中国乡村住宅建设现状与介入策略研究——基于农村自建房与谢英俊协力造屋模式之比较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w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住宅是由特定机构组织、运营、管理,住户协作、参与的住宅建设方式,其组织机构规模、参与人员背景、设计运作方式复杂多样。合作住宅在国外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却由于住宅商品化改革而推进缓慢,国内目前针对合作住宅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国内运作体制的构建上,缺乏基于国内实际案例的设计、建造层面的研究。尽管如此,2005年以来在我国农村地区仍开展了以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协力造屋”体系为代表的合作住宅实践。本文在把握合作住宅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乡村自建住宅与合作住宅的特点,结合居住者、设计者的主观评价与建设意向,对合作模式下乡村住宅的设计运作机制及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总结。  论文的主体部分由理论研究、项目调研分析、建房评价问卷访谈三个部分组成,通过理论与调研的结合,客观事实与主观意向的对比,总结出一般性设计、运作的方法并梳理乡村合作建房的成因机制及设计策略。  论文全文的行文线索为“发展方向阐述——建房现状研究——认知评价分析”,详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节主要论述了合作住宅的多元化发展方向,阐述相关设计、运作思想和概念解释,建立后文论证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节对三个调研样区内的乡村自建住宅和谢英俊协力造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从空间及设计、结构及材料、参与及运作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乡村住宅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第三章节对房屋居住者与建筑专业者的主观评价进行分析研究,并初步归纳出合作模式下乡村住宅建设需要关注及借鉴的范畴。
其他文献
我国的传统砖木建筑无论从现存数量上,还是历史影响上来讲,在同时期民居建筑中都是无与伦比的。传统砖木建筑构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使用价值和
截至2005年末,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为55.8%,而西部的城镇化率却不足35%,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率仅为23%。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到乡村的过渡部分--城乡结合部站在了城市扩展的最前沿。在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同时由于城乡二元性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在这里短兵相接
20世纪初,立体主义的先驱们率先将非绘画材料以拼贴的形式应用在绘画作品中,至此拼贴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艺术史中。作为一种操作方法,它有着和其它传统绘画技法或传统绘画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在滨水区城市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及武汉滨水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论文分为上、中、下篇三大部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阶层分化的加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日益引起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保障住房及其空间组织既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核心,又成为保证城市空间正义
建筑学与结构工程学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建筑师来说,要完成一个成功的建筑形式,尤为重要的是对于建筑中结构的理解与诠释。随着我们社会中新技术的出现,建筑物的结构已经表现出
学位
本论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自然科学类项目《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遮阳复合化设计研究》(批准号106112014CDJZR190006)的研究子课题,重点研究教学建筑外遮阳与采光、
城市滨水区开发涉及经济、政治、技术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对城市滨水区开发进行了阐述。本文开篇就讲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城市滨水区为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夜景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夜景经营城市的理念已被国内外各城市所运用。但迄今为止,城市照明规划的发展尚不完善,目前城市总体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