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正式开始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意识到非国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此后,我国不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列为首要目标。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对此反应极为强烈,普遍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同时,通过股权结构优化,能让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非国有企业的机制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护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事实上,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动机不只是为了国有资源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有的是为了经济效应,例如进行融资或给市场释放正面信息;有的为了管理效应,例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有的是为了强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有的只是为了顺应改革浪潮的政治效应。不同的混改动机决定了不同的混改途径,最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同。在实践中发现,并不是“一混就灵”,改革失败使企业营收水平倒退的情况也并不是孤例。“混”是第一步,如何“改”才是重点,对混改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仍是十分必要的。自2013年以后,国家下发了多个文件对国有企业进行混改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实际操作方面也给予了重视,目前数万个国有企业正在或计划混改,超过七成的央企进行了混改。2016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直接关系民生和国防的七大领域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选择了一批国企进行试点示范。9月,发改委将业绩长期下滑的联通集团纳入试点企业。到现在,中国联通进行混改已2年有余,其混改效果如何也颇有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环境—动机—路径—股权—经营—业绩的框架对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过程和成效进行研究,探讨中国联通在2017年混改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本次混改确实优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但目前股权结构与中国联通绩效的关系,并非学术主流所关注的由于股权集中度降低而提升企业内部治理,从而提高绩效,而是股权多元化后新资源的补充提升了绩效。混改后中国联通的短期绩效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通过股权结构调整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的同时,引入了资金管理渠道产品等要素,并将其与国企资源进行了很好整合,发挥了协同效应和行业领先优势,而私企的制度优势暂未体现于绩效中。同时也发现中国联通的长期绩效并没有明显改善,发展能力和业务拓展并没有明显变化,混改的长期效果仍需要再做观察。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绪论和文献回顾。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标和内容、方法和框架三个部分,梳理了各个时期国内外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最后笔者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先是对几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进行了介绍和界定,接着梳理了我国从尝试到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四十年时间里的重点制度演变。第四章为案例分析。本章选择了中国联通为案例,先对企业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企业环境→混改动机→混改途径→股权结构→经营水平→业绩情况的思路对该公司近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首先以企业环境的研究引出了中国联通的混改动机,并以此分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途径的选取原因;接着对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股权结构等变动情况,以及由股权结构变动引起的经营水平的变动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对该公司的业绩情况以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本章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