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黑磷的制备和吸附特性表征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抗生素、除草剂、内分泌干扰物、个人护理用品等有机污染物因其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离子型有机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的预浓缩和固化,利用吸附技术对离子有机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去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其水溶性高,目前对水溶液中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仍然是一个挑战。开发新型高效吸附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势在必行。薄层黑磷作为后石墨烯时代中二维纳米材料的后起之星,由于其层数低、比表面积高、电子载流迁移率高和可控带隙等特性。自2014年第一次剥离出薄层黑磷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电子、光学、以及光热/光动力治疗等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5年来,薄层黑磷已被探索作为药物传递平台,负载药物进行靶向治疗。研究显示,黑磷展现出的对阿霉素极高的吸附能力(950mg/g)远远大于大多数报道的二维纳米材料。因此,将二维黑磷看做是石墨烯之后的的新型纳米吸附剂材料,开发其对有机物的高吸附量的特点,用来去除有机污染物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工作。本工作通过对粒径分布、溶液条件、两种悬浮液的区分度等要求入手,选择了一种适合吸附特性表征的制备方法:用液相剥离法直接剥离无氧UP水中的块状BP晶体,再通过5000 rpm和3500 rpm两种离心转速,分别得到了层数较少的薄层黑磷悬浮液BP-3和BP-2。两种薄层黑磷悬浮的粒径分布分别在2-3 nm和4-6nm左右。其后系统地研究了薄层黑磷对亚甲蓝(MB)为代表的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根据吸附特性表征发现实验制备的薄层黑磷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例如:BP-3(2130 mg/g)和BP-2(1008 mg/g)的吸附容量远远超过常见其他吸附剂。研究发现吸附量会随着吸附剂投入量、吸附质投入量、吸附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基本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根据薄层黑磷的吸附特性表征,发现薄层黑磷在水环境中有效去除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将有可能扩大薄层黑磷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有机朗肯循环(ORC)可以高效的利用广泛存在的中低温热源,现有关于R134a的水平流动沸腾研究多集中于制冷系统适用的低压力区间,缺少ORC运行工况较高蒸发压力换热的基础实验数据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重者皮肤表皮脱落、溃破、水肿、渗液甚至继发感染。主要是由于基底层内的前体细胞不能再产生新细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开始在工业、交通、生活中广泛使用,在惠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同时,大量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也产生了大量的谐波,严
图像是高维数据,本身蕴含了大量复杂的信息和特征,如何有效从高维复杂图像数据中挖掘内在规律并进行高效的分析识别,一直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面临的基本问题。近年来提出的稀疏
微电网作为综合消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有效形态,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信息物理融合技术以及先进控制技术正推动微电网朝多形态重塑与发展以丰富其
目前,风电在中国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不断翻番。如何评价风电场的生产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客观而权威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研究介绍了目前行业、集团公司指标管理和激励的现状,
会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双创”战略的深入推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也在逐步上升。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增加自身收入,提升物质生活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
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发展。微博拥有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通过微博进行信息共享,与其他用户沟通交流,使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经之一。微博平台每天产生大量的信息,通过微博进行消息的传播与共享,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挑战。因此,微博等社交网络流行度预测也备受广大学者关注。能够及时准确的预测微博流行度,对于个性化的消息推荐,突发新闻检测和舆情分析等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传统的基于SVM的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钠尿肽(BNP)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FM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以及能否对冠心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一2018年1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和无创高频超声FMD检查的患者。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颁布的冠心病临床诊治指南,通过冠脉血管造影影像,如冠脉狭窄面积大于等于50%的住院病人则诊断为冠心病。相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结合的愈加紧密,对于存在于网络流量中能对计算机产生危害的漏洞利用程序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威胁,如何对存在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