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人生呈现的是一位典型文人在一段特殊年代中的悲喜沉浮。他的功过是非足以让后世学者不断评说。本文以周作人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进行评析。他本人作为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存在,主要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因此,笔者截取从1917年到1937年近20年间周作人的为人为文,以及他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试图窥探周作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周作人的自由主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对某一国某一派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复制。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化特征,具体来讲,是指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他本人虽然一成不变的坚守自由主义立场,但是其表达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不同。论文分为四部分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提出本选题的缘由,意义和目的。第一部分,周作人研究述评。首先是学术界对周作人思想的重估;当代的周作人研究基本上开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片非议声中,尤其是对其思想家身份的界定,更是经过了一番长久的辩论。因为,对其这一身份的肯定是本论文的立足点,所以,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了从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对这个问题从非议到认可的辨析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议、文字,借以说明对周氏的思想研究具备学术价值这一观点有据可查。其次,梳理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来源,它在中国的传播和以及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并且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具体含义加以说明;最后,分析了目前学界对周作人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的几种角度,提出本文的研究角度。第二部分,弄潮于激情时代(1917-1921)。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周作人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以“人间本位”的大人类主义为核心,是一位具有兼济天下胸怀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温情的现世意义,具体表现在他对新村主义的大力宣扬,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持久关注。在文学上,他提倡人道主义文学,用饱含真挚情感的笔调书写普通大众的生活,试图提供给他们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国民启蒙”的目的。第三部分,徘徊于“十字街头”(1922-1928)。这是周作人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当时新文化运动高潮已过,启蒙理想破碎,苦闷彷徨的情绪弥漫了整个思想文化界。这一时期,周作人也经历了思想的迷茫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深深地刺激了周作人。在经历了一番心灵的煎熬之后,他对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了调整,从对具有理想色彩的人道主义的信仰调整到对更符合自身气质的“个人主义”的推崇。20年代是周作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形象最为突出的时期。他推崇个体自由,尊重人的生命,反对思想专制,在对待当时发生的社会政治事件,不论是亲身参与还是置身事外的态度,都凸显了一位现代知识者的社会良知。他从个人主义出发,在文学领域倡导“自我表现”的文学观念,大力提倡“美文”写作。第四部分,“苦雨斋”的蜗居时代(1928-1937)。这是周作人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社会局势的变动,政治矛盾的集中尖锐,让这位五四时期的老文人的为人为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之后,他蛰居在“苦雨斋”中,固守着他不合时宜的精神自由,用智者的眼光冷眼旁观世事的纷扰,一头扎进广袤的知识海洋,‘探寻生命的意义。他把文学分为“言志”与“载道”两类,推崇前者,反对后者。周作人的“言志”的文学观与时代紧密相连,有其特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