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客观上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或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分析,且其中不同的意义都合乎语法和逻辑。而在现实交际的过程中,听话者与说话者选择了不同的内容,便会产生口语对话体中的歧义。
歧义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在历史上对歧义的研究一直都很受重视。古今中外的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歧义进行了研究。朱德熙先生说:“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前人的研究对书面语歧义的关注较多,而在口语对话体中,歧义的存在更是会对双方的交流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破坏了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选择了口语对话体中的歧义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文中选取的语料都是发生在真实的口语对话中的,其中注明出处的都是公开播放的电视节目的片段,如《实话实说》等电视访谈节目,其他的语料来源于作者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对话。
本文力图通过对实际发生的口语对话的分析得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结论。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将收集到的语料从语言要素的角度按照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之后总结了歧义产生后,对话双方所采取的行动,并将消除歧义的手段进行归类。同时运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与归类将口语对话体的歧义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由语音引起的歧义、由词汇引起的歧义、语法歧义、语义结构歧义、语用歧义等。并总结了各种类型的歧义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面对口语对话体中的歧义,说话者和听话者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对于阻碍交际的消极歧义可以运用语音、词汇、语境等手段进行制约。但在现实生活中适当利用积极歧义可以达到委婉、幽默、礼貌等表达效果,这一类歧义是不需要消除的。
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也为分析歧义的产生与消除提供了新的角度。在交际中违反质准则、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和态度准则等都可能会造成歧义,同样,消除歧义时也可以利用上述准则。
最后将分析的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对教学和教材设计等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希望能够据此训练学生很好地分辨和消除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