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画四神图像研究的重点,在于梳理四神图像系统,并在构建汉画四神图像志的基础上,对其图式及构成元素进行剖析与探究,同时对其主题及流变进行文化释读。
四神,与理论阐发分别配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四个不同方位,并与二十八宿形成固定的配合,这便是东宫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四神图像虽于汉前出现,但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并最终成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符号,则在汉代。汉代统治者的推崇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四神图像逐步兴盛,并在近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图像体系。
四神图像中的每一种动物造型都具有悠久的演变历史,呈现出样式的多重性。青龙有走兽型、牛型、马型、蜥蜴型、蛇型、蛇兽复合型等众多形态,表现出时间性和地域性的规律,但保持了头上有角、长身这一主体形式特征。白虎造型比较写实,且多为侧面形象,呈张口咆哮之势,只是在翅翼添加上略有区别。朱雀这一艺术造型在汉代仍旧处于发展阶段,并朱完全定型,因而其细节的变化繁多且琐碎,没有出现特定的规律性。龟蛇合体是玄武的主导样式,但同时也出现了有龟而无蛇的造型。玄武在汉代是一个颇为庞杂的体系,人们对玄武本象的诠释有三种:龟、龟蛇以及龟蛇相交。玄武不仅代表北方、水位、黑色、顓顼、玄冥等,还具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即起始、孕育,这也是其为“玄”的涵义。龟蛇合体,象征阴阳交合,孕化事物,最终成为玄武的主导图像。这些艺术造型,不仅表现出夸张与变形的典型风格,还多处于运动当中,视觉形象极富动态感。
四神图像的图式构成在元素组合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四神自身的图像系统与特征;第二,四神图像的背饰元素,即四神图像中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对四神的观念、功能、意义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元素。四神图像体系,以“十”字型构成为典型,其中又有平面、立体和隐性等的细分。同时也存在非“十”字型构成,主要包括白虎(朱雀)铺首衔环图像与青龙白虎图像两大类。四神图像布局有序,构成得当,具有变化统一、饱满均衡、对称呼应、装饰美化等特点。其表现手法强调以线塑形,由于材料不同,或雕刻,或描绘,或塑造。
汉画四神图像研究综合了艺术学、考古学、天文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认识:一、汉画四神图像有一个基本“元素”被不断改造与积累的过程:二、四神图像在汉代既被视为天文图像的一部分,更被视为带有占卜象征意义的神话图形,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模糊的天象知识和主观臆想的人文因素的融合体;三、通过对图像系统的梳理和文图关系的识读,发现四神图像存在“龙虎逆反”的复杂绞合的现象;四、四神图像的组成元素在汉代已经出现祥瑞化,导致其“十”字形图式的不稳定与演化;五、四神图像演述了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应用在城市、房屋、墓穴等各个方面,在天地人鬼之间产生一种象征的同一结构,自然、社会和精神被置放于宇宙的结构图式之中,现实的世界、死亡的世界和成仙的境界被组织安排到一个画面。
正如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一样,四神图像也可谓影响深远。其最初蕴含的超现实的神秘意义和巫术功能,如与神沟通和祈求魂魄升仙安息等,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人的问题,故而具有较强的现实功利色彩,并在传统的工艺美术图案、吉祥纹样、道教神灵图像、民俗生活、城市建设等中始终保持强大的影响力。汉代以后,四神图像的天文学涵义逐步被淡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即使在今天,四神图像仍因其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而融入国人的血脉之中,推动着国人心理上的文化同构,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