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青藏高原东缘非常活跃的新生代陆内变形区。该区构造运动经历了特提斯演化阶段和陆内构造演化阶段,深大断裂发育时间长、切割地壳深,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演化进程,具有多旋回活动特点,直接控制了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多旋回成矿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解剖典型矿床,揭示马厂箐矿区的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表现为:由岩体→接触带→地层围岩,对应产出岩体内的斑岩型钼矿床、岩体与地层围岩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和主要产出在地层围岩以及穿切斑岩体和地层围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点);而老王寨金矿床则表现为不同岩浆岩,尤其是煌斑岩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同时岩浆作用对成矿作用的制约又体现在伴随幔源岩浆运移的含矿地幔流体交代蚀变不同岩石,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依据对矿床主要岩(矿)石的显微岩相学分析,发现伴随硅化、碳酸盐化和硫化物化蚀变,岩(矿)石中发育沿粒间、裂隙或角闪石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经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鉴定,发现其是一种由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不均匀混熔或分熔的超显微隐晶固体。经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物质是一种独立于岩浆体系且伴随幔源岩浆运移并推动和引发成矿作用蚀变的原始含矿地幔流体。结合该物质发育沉淀共晶结构和熔离交生结构共存的微观岩相学特征,暗示含矿地幔流体在参与成矿作用的交代蚀变过程中具有由熔浆向热液转化的过渡特性。因此,这种黑色不透明超显微隐晶固体物质是具熔浆性质的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富碱岩浆和煌斑岩浆上升侵位,并参与壳幔物质作用过程中快速冷凝固结的产物,是地幔流体作用遗留的微观踪迹,也是引发壳幔混染叠加,促进成矿作用的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动力源和物质源。结合矿床主要岩(矿)石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综合论证了成矿流体和岩浆流体均来自于富集地幔,这种成矿流体是包含于岩浆并与其互不混溶的地幔流体,可随岩浆的结晶成岩过程对岩体进行同步自交代蚀变而在斑岩体内或其深部形成矿床;也可与岩浆分离而独立运移,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地层围岩中进行交代蚀变成矿,引发并促进壳幔物质混染和叠加成矿进而导致了成矿分带表现为从岩体到围岩、高温到低温的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系列成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