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起源于欧洲,以其舞台性、直观性、对话性、综合性的特点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哈尔滨作为新中国的长子,在话剧的创作与革新方面曾一度引领全国。成立于1957年的哈尔滨话剧院,更是创作出了诸如《千万不要忘记》《赫哲人的婚礼》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90年代(即“后新时期”)以来,哈尔滨话剧以哈尔滨话剧院为中心,也贡献出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后新时期同新时期文学具有异质性,较之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出现了更多意义的缠绕,因而受到学界诸多学者的关注。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学史分期,而是对在进入90年代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而表征于文学实践中的一种总结性的概括。因而,哈尔滨话剧在后新时期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以哈尔滨话剧院为中心,首先,在对后新时期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同时,把握后新时期的历史与社会文化特征。其次,本文对哈尔滨话剧发展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厘清在不同时期,哈尔滨话剧所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再次,本文从哈尔滨话剧院的运作机制与剧作主题入手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后新时期哈尔滨话剧发展的具体特征。最后,根据后新时期哈尔滨话剧院的诸方面改造,总结哈尔滨话剧在后新时期背景下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及所面临的时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