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安全而有效地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但是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且图像质量受心率、心律及呼吸的影响较大。随着双源CT的出现,大螺距前瞻性扫描(Flash)可以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完成心脏影像采集,图像质量好,有效辐射剂量可低至1 mSv。但是,对于心率≥65次/min的快心率和房颤患者,Flash扫描图像往往出现严重的运动伪影,无法保证可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Flash扫描只重建了心动周期中一个期相,无法进行心电编辑及多期相分析。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DoubleFlash)可以在注射一次造影剂后,分别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和收缩期先后采集图像,重建获得两个期相的冠脉图像,两次扫描结果综合分析,从而在低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本研究对快心率和心房颤动患者行冠脉CT Double Flash检查,通过分析CTCA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和辐射剂量,探讨Double Flash扫描对快心率和房颤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1、连续选取在我院心内科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CT Double Flash检查的患者,并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检查时平均心率将患者分为两组:慢心率组(心率<65次/min,A组)、快心率组(65次/min≤心率<80次/min,B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基于患者、血管和节段水平评价Double Flash扫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同时记录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 2、连续选取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CT Double Flash扫描检查的房颤患者。分别基于患者、血管和节段水平,比较首次扫描、二次扫描和Double Flash综合分析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1-4分法)。同时分析Double Flash扫描的辐射剂量。 结果: 1、共计114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1725个节段(A组933段、B组792段)。(1)图像质量:A组Double Flash扫描综合显示可诊断的血管节段百分比为98.5%(919/933),而B组为97.8%(775/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准确性评价:基于患者水平分析,A组Double Flash扫描综合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0.5%、95.4%、100%和96.7%,而B组为100%、88.5%、94.5%、100%和96.2%。(3)辐射剂量: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2±0.48) 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64±0.35) mSv,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 2、共计47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672个节段。Double Flash扫描综合分析有99.6%(669/672)的节段达到可诊断水平。其中,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占到77.5%(521/672),2分的占到20.8%(140/672),3分的占1.2%(8/672),4分的占0.4%(3/672)。基于患者分析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1.70±0.69,与单次扫描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与首次扫描相比,P=0.02;与二次扫描相比,P=0.03)。整个CTCA检查过程中的平均DLP为92.6±28.2 mGy cm,相应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30±0.39mSv。 结论: 冠脉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应用于快心率和房颤的患者具有临床可行性,可以在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保证可诊断的图像质量,并且扩大了冠脉CT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