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绝大部分人都希望住在低层带花园的高级住宅中,原因之一是这种居住占天占地,独立门户。围合的空间提供较强的领域性和安全感,也适宜老少活动。尤其是儿童在其中更容易交友,家长则也有机会与邻居有更紧密的来往。总之,它既提供个人私密的生活领域,又保障人与社会的接近与交流。低密度高级住宅已经是城市居住区和住宅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
关于低密度高级住宅区的私搭乱建现象媒体报道层出不穷,已广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低密度高级住宅比集合住宅有更大的自发展空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有关人士认为,由于住户不懂得建筑结构,自发展行为将产生一定危害,一是建筑结构中存在隐患。因为结构设计的承载力是经过详细荷载计算的,用户的加建多是未经过结构工程师对原有结构的审核,若超出标准,久之必出现楼板或墙体裂变甚至倒塌的情况,非常危险,而且损坏了园区的整体景观,也直接侵害了小区内的其他业主的权利,如相邻权、阳光权等等。个别居民楼曾经出现过违规建房倒塌,砸伤楼下行人的事故,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针对低密度高级住宅区自发展的问题,本文以人的需求为基础,意在应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对低密度高级住宅区自发展的现象进行的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以大连市滨海阳光别墅区为例,分析自发展的原因,对自发展进行评价。
随着我国规划设计体系的逐步完善,城市与建筑被重新定位,与人的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如何营造舒适高端的低密度高级住宅区的氛围,成为规划设计的重点。因此,从理论角度上来讲,本文试图运用环境行为学及心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前提,希望对我国低密度高级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