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等县训导。一生穷处独学,终老僻壤,然才学深厚,于经学、训诂、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位列《清史稿·儒林传》,被后世誉为“西南巨儒”。郑珍本人虽视作诗为余诣,但其诗集《巢经巢诗钞》自清末刊刻传世以来,却备受赞誉。陈衍认为他是道光后宋诗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其诗乃“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石遗室诗话》)。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的评价亦甚高,以至于断言“有清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郑珍的诗,对后来的“同光体”作家如沈曾植、陈三立、范当世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先骗《读郑子尹(巢经巢诗>》更将其推为“有清一代冠冕”。但这样一位重要的诗学人物,却在上世纪后半叶因被贴上“宋诗派”的标签而备受冷遇,其《巢经巢诗钞》九百余首诗歌也鲜为人知。本文将力图运用文史哲综合研究的思路,文献考索与理论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从其诗歌本身入手,勾勒诗人荼檗备尝的艰难一生,解读其尘封已久的内心世界,探讨丰赡复杂的诗学实践,并尝试在清诗史和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给他作一个定位,以期展现一个真实质朴、高华不俗的诗性生命,并藉此促进清诗、尤其是近代诗的研究。本文共分绪论和正文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为郑珍诗学研究小史,概述了自清末至今百余年来郑诗研究的过去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前人研究的留白之处,从而明确本文的主攻方向。第一章题为“生平简笔”,主要运用文献考索的方法,对郑珍的生平行状作一次全面的梳理。文章认为,郑珍的一生可分为四期,即奋发图强的少年求学期、蹭蹬失意的青年求仕期、穷困奔忙的中年出仕期、和颠沛流离的晚年逃难期。与此同时,在论述事迹的同时,特注意从诗歌中挖掘诗人各个时期的特殊心态,以助了解其性格发展的脉络和后来诗学表现的原因。第二章题为“思想发微”,拟从诗歌解读入手,发现诗人丰富隐秘的精神生活和高华不俗的人格世界。文章认为,郑珍虽然在学术上采取“汉宋兼采”的治学路径,但在实践上却终以程朱故训为依归,体现出恪守儒行的大儒风范。同时,其个性中又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侧面,如孝子、情种、酒徒等等。此外,本章还论述了除诗学外郑珍在多个领域中的不俗造诣。这些看似诗学外围的分析都将有助于增进对其诗学本身的了解。第三章题为“诗学刍议”,拟从诗论主张、诗歌主题、风格渊源和诗学成就四个方面展开对郑珍诗艺本身的全面考察。文章认为,郑珍“不俗、自立、独创”的诗学理想中充满了难能可贵的文学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和创新锐气。而其丰赡多姿的诗歌主题则涵盖了国计民生、亲情友情、山水奇观、金石考据等多个方面,笔力不凡,各有千秋。在风格渊源方面,能融奇奥渊懿与平易自然为一体,又能转益多师,唐宋兼采,却不规规于古人,以真情锻造“自家面目”,终成晚清诗坛大家。故其对晚清诗坛上同光体、诗界革命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产生过较深远的影响,说他是清诗史上一流的诗人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