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品质评价方法与体系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藤茶是由显齿蛇葡萄的茎叶制成的类茶产品,为药食两用资源,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目前,藤茶感官评价指标和方法主要借鉴传统茶叶标准来施行,更没有理化品质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反映藤茶的真实品质;同时,有关藤茶提质创新工艺研究较少;开展藤茶品质评价方法与体系建立及其应用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感官风味和理化指标的角度,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藤茶品质的感官评价方法和理化品质评价模型,从而构建藤茶品质评价体系,并应用于藤茶产品分级和藤茶加工工艺技术条件优化中;同时,对藤茶茶汤胶体纳米颗粒、Zeta电位和沉淀特性等理化特性与藤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评茶小组对10个藤茶样品进行感官评定,以感受强度为评判指标,得到并确定所列包括5个外形、5个汤色、7个香气、10个滋味的27个藤茶感官描述词均可较好地评价藤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进一步分析得出胶质感、鲜黄、草香、木香、槟榔香、花香、甘甜、回甘、清爽、刺喉感、粗钝感、及生津是区分藤茶品质的主要感官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藤茶感官品质指标评价表并得到藤茶感官评分细则;最后结合模糊数学法处理确定了藤茶感官评分方法,也即模糊感官评分S为综合评分集合Y与评语集合V的乘积。(2)采用单因素实验、CCD实验设计,以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为考察变量因素,以藤茶模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藤茶茶汤的冲泡条件,即为冲泡时间6.0min、冲泡温度85.0℃、水茶比50.0:1。综合上述的感官评分方法和茶汤冲泡方法,最终确定为藤茶感官评价方法。(3)为构建藤茶理化品质评价模型,以10个藤茶样品为对象,测定了15项藤茶相关理化品质指标,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确定茶汤的黄酮(A11)、多酚(A12)、可溶性糖(A13)及亮度(A3)4项核心品质指标;在采用熵权法确定品质指标权重后,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出藤茶理化品质评价模型:(?)i=(?)A11×0.1811+(?)A12×0.2242+(?)A13×0.4154+(?)A3×0.1793。经验证y与模糊感官评分进行拟合,拟合度高(R2=0.8279)。根据模型得分运用聚类分析可将藤茶样品分成3个级别,即为一级(1.000.80)、二级(0.800.70)三级(0.700.60)。(4)利用HS-SPME-GC-MS技术对10种藤茶样本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藤茶香气包括正壬醛、藏红花醛等45种成分,其中醛类15种、酮类12种、醇类9种、酯类6种、烯类2种和烃类化合物1种,初步确定藤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正壬醛、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己醛、苯甲醛、舒卡酮(6-甲基-5-庚烯-2-酮)。(5)开展藤茶加工工艺技术条件优化研究,以藤茶理化品质评价模型得分(MS)为评判指标,对嫩叶型藤茶和成叶型藤茶加工工序进行优选,并对杀青工序和发酵工序的工艺条件参数进行优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摇青工序,有利于提高藤茶品质;嫩叶型藤茶采用炒青处理为宜,优化工艺条件为炒青温度200℃、炒青时间20min;成叶型藤茶以烫青处理为佳,优化工艺条件为烫青温度100℃、烫青时间2min。以成叶型藤茶为对象优选发酵菌种,添加酵母菌+根霉+黑曲霉的混合菌种有利于提升藤茶理化品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32℃、混合菌添加量0.04%;进行藤茶的提香验证实验,发现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藤茶样品,香气浓度、香气化合物种类增加,藤茶香气类似幽兰的丁香,并伴随着清雅的果香。(6)为探讨藤茶浸泡过程中分散体系的物化特性与其品质的相关性,以嫩叶型藤茶和成叶型藤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茶汤溶液、胶体和真溶液混合体系与悬浮沉淀这三个分散体系的角度,探讨藤茶化学成分、胶体颗粒和沉淀在浸泡过程中物化特性变化,并对藤茶品质与与胶体颗粒物化特性和沉淀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优化茶汤胶体分离条件为原茶汤经初滤后,1500r/min离心后0.45μm滤膜过滤分离;嫩叶型藤茶原茶汤最佳保温条件为35℃;成叶型藤茶原茶汤最佳保温条件为30℃。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藤茶浸泡过程中茶汤黄酮、多酚、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变化,成分含量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变化速率以先上升后下降为主;嫩叶型与成叶型藤茶浸泡过程中茶汤胶体颗粒物化特性变化不明显;藤茶浸泡过程中茶汤产生的总沉淀也呈波动变化,嫩叶型藤茶品质与各指标相关性不明显,但成叶型藤茶品质与总光强、不可逆沉淀和Zeta电位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蒿菜粑粑”是长江以南山区少数民族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具有民族植物学考察价值。湘西用作“蒿菜粑粑”的原料植物为菊科的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和魁蒿(Artemisia princeps Pamp.)这两种野生“蒿菜”植物。为了研究湘西“蒿菜粑粑”原料植物的营养价值及抑菌、抗氧化活性,该论文以湘西本地鼠麴草、魁蒿幼嫩茎叶为原材料,采用常规理化方法对鼠麴草、魁蒿的营养成
学位
废水中染料分子与重金属离子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直接排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利用纳米TiO2光生载流子的还原性/氧化性可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或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从而大大降低这些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然而,高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以及高浓度染料废水中低的光透过率使得其往往具有较低的光量子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结构的TiO2并将其与石墨烯进行复合,以获得具有优良光催化性
学位
学位
缺氧导致的机体损伤以及认知障碍等病理变化,对我国高原地区的国防军事、教育、经济与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力,寻求安全有效且天然的本地治疗药物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在提高免疫力和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效作用。本论文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黄花棘豆中的SW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测定最终纯度;通过模拟小鼠缺氧实验对SW的抗缺氧耐力作用进行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