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的”城市公园沿街边界设计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的边界,不管有形还是无形,边界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 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在城市生活中也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边界效应:人们喜欢在广场边、门窗口、柱子边停靠;选择设置在围墙、绿篱、建筑边界的地方坐息等等;在自然界中,草地与铺地交汇处,草木最繁盛,昆虫最多;海洋中寒暖流交界处,食物最丰富,鱼儿最多……因而,边界是极富活力与生气的区域。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是城市与公园之间的中介空间,具有双重属性,既参与构成街道空间,进而形成城市外部空间的特色景观,同时又是公园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界是所有变化的焦点:人们的行为在此发生转换和停留;温度、日照在此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人的感觉在此发生改变。”我们未必能从公园内部空间组织去判断公园外的环境内容,但常能从其边界形态(界面及周边空间)来理解环境;边界的形态体现了公园空间的固有性格,它同时表明了公园的环境态度:亲和的、淡漠的或是敌对的。良好的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对于丰富城市生活,激发城市活力,调和日益淡漠的城市人情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以城市公园沿街边界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公园和城市街道的角度以及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空间属性、构成要素、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及其对城市生活支持的研究,并结合对广州市典型城市公园的边界空间进行使用评价,提出“亲和的”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设计原则与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能使自己加深对边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改造与设计过程中,唤起人们对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的重视。 提出了“亲和的”城市公园边界的设计原则与对策,并对沿街边界空间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沿街边界空间设计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广州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建设期、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广州边缘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的基础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调研相结合的的方法初步提出位于城市边
伴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对环境的调控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雷纳·班纳姆认为,回顾人类建筑史,有3种常用的环境调控模式:“保温型"(conservative),“选择型"(selective)和“再生
檐廊空间是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空间形式,以其独特的空间特质,在建筑群体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基本的交通功能之外,也作为建筑组群中重要的半室外活动空间以及室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不仅发生了轰动世界的政治革命,建筑界也出现了“革命性”的思潮。在这批建筑师中,最具创意且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蒂安-路易·部雷(Etienne-Louis Boullee
城市空间的形态不仅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同时也影响着城市微气候的发生与调节。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机制将能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城市中建
本课题的和主要目的是建立设计方案,开发一个地下空间框架,以成功设计出地下建筑。缺乏对现代地下空间建设本质的构思对其地面建筑的规划也是不利的,因为这忽视了地面和地下的相
学位
作为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性机构”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大学的心脏”。在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指引下,高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上
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有连续性与互动性的,本文研究的地理范围“肇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代表着广东西江广府文化亚区的主要地域特征。肇庆地区广为分布的传统村落,得以相对“原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城市化进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超常规发展”之路,昔日的农业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而西方发达国家完成同样的工业化进程用了100多年,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