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的边界,不管有形还是无形,边界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 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在城市生活中也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边界效应:人们喜欢在广场边、门窗口、柱子边停靠;选择设置在围墙、绿篱、建筑边界的地方坐息等等;在自然界中,草地与铺地交汇处,草木最繁盛,昆虫最多;海洋中寒暖流交界处,食物最丰富,鱼儿最多……因而,边界是极富活力与生气的区域。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是城市与公园之间的中介空间,具有双重属性,既参与构成街道空间,进而形成城市外部空间的特色景观,同时又是公园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界是所有变化的焦点:人们的行为在此发生转换和停留;温度、日照在此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人的感觉在此发生改变。”我们未必能从公园内部空间组织去判断公园外的环境内容,但常能从其边界形态(界面及周边空间)来理解环境;边界的形态体现了公园空间的固有性格,它同时表明了公园的环境态度:亲和的、淡漠的或是敌对的。良好的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对于丰富城市生活,激发城市活力,调和日益淡漠的城市人情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以城市公园沿街边界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公园和城市街道的角度以及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空间属性、构成要素、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及其对城市生活支持的研究,并结合对广州市典型城市公园的边界空间进行使用评价,提出“亲和的”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设计原则与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能使自己加深对边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改造与设计过程中,唤起人们对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的重视。
提出了“亲和的”城市公园边界的设计原则与对策,并对沿街边界空间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沿街边界空间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