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及方法为指导,以Hallidan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短篇故事为例,借助语料库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衔接是语篇性的体现形式之一,具有普遍性,不同语言实现衔接的途径和方式却有很大差异。自从衔接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大多是对于衔接理论本身的研究,而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并不多见。然而,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能加深对于语言本质的认识,揭示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建立了两个语料库,当代著名英语作家短篇故事语料库和当代著名汉语作家短篇故事语料库,各由10篇短篇故事构成。从多个视角,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描述性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指称衔接。研究发现,同为人称指称,英语的“it”比汉语的“它”具有更高的功能负荷量和更大的语义容量,并具有延伸指称功能。在指示指称衔接方面对比了英语的“this、that”和与其基本对应的汉语指示指称“这、那”。发现this、that的主要功能为延伸指称,而“这、那”则主要通过同指参与者实现衔接。省略在两种语言中基本都表现为回指衔接。但是,省略在英语中几乎都是直接衔接,而在汉语中则是直接衔接和非直接衔接各占一半。词汇衔接在两种语言中都发挥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差异主要在于表现形式。对比语言学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更深入、更细致地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体现的衔接机制的异同。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对比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研究以及翻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