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且危害严重。学者Framingham曾研究指出,房颤的发病率大约为0.5%,并且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作为治疗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的一线方案,导管消融术这项技术不断被推广,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其相关并发症也日益增多,主要有皮下出血与血肿、动静脉瘘、周围血管栓塞、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心房食管瘘、膈神经损伤等。其中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主要有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胃肠功能紊乱、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心房食管瘘以及膈神经损伤等。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胃肠道症状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干呕、腹痛等,此现象逐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国内外已有此类症状的报道,但是针对此现象,国内外大多采取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对症护理,而如何采取祖国传统医学干预措施?其效果又如何?尚未见到具体报道,此类研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是我国中医学的重要观点。耳穴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经络和各部分器官脏腑相互作用,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脉的目的,从而治疗疾病。实验发现,如果用针刺耳廓,常常会沿着一定经络路线出现特异的传感现象,这种实验称之为“耳穴经络感传实验”。虽然目前尚不明确其本质,但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耳与经络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耳穴通过抑制膈肌的痉挛,起到止呕的效果,并能和胃降逆,进一步缓解迷走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综上所述,已有研究证实耳穴埋籽对于胃肠道症状的确切效果,但是此方法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胃肠道症状是否有效,尚无系统研究。此次研究旨在探索我国传统医学中医耳穴埋籽能否成为减少患者房颤消融术后胃肠道症状的有效护理措施。研究目的调查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状况,探索耳穴埋籽是否能有效缓解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胃肠道症状,从而减轻其不适感觉,以及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此项护理措施的效果及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引。研究内容与方法1.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因心房颤动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筛选出有胃肠道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呕吐护理、松弛疗法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耳穴埋籽干预措施。2.采用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INVR)量表,对每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三天用INVR量表每天19:00评估一次,术后48h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心理状况,出院当天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结果参加耳穴埋籽30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生理指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干呕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术后第一天,除恶心症状的三个维度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呕吐和干呕的三个维度结果显示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二天及第三天的数据显示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耳穴埋籽按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明显缓解和改善了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胃肠道症状。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998,P<0.05)。干预组对胃肠道症状治疗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χ2=12.464,P<0.05)。研究结论耳穴埋籽对缓解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胃肠道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