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ubarteri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是一种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其缺损位置特殊,靠近主动脉瓣膜,曾被认为是微创封堵术治疗的禁忌症。近年来,运用非等边封堵器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人进行微创封堵术治疗逐渐开展,但其封堵成功率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相比仍较低,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其临床适应症及手术效果仍有待验证。本研究旨在比较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下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患儿54例,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患儿91例。收集两组患儿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平均室间隔缺损直径小于体外组(P<0.01),且主动脉右窦脱垂比例低于体外组(P<0.01)。微创组患儿术后ICU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体外组(P<0.01);且输血的比例明显小于体外组(P<0.01)。2.微创组患儿术前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发生比例显著低于体外组(P<0.01),与术前比较,微创组患儿术后三尖瓣轻度反流的发生比例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峰值流速以及术前的肺动脉峰值流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微创组术后肺动脉峰值流速显著低于体外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的主动脉内径、术后主动脉峰值流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的左房内经、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峰值流速均小于术前(P<0.05)。3.两组术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比例均高于术前(P<0.01),两组患儿心律失常出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出现1例封堵器移位、1例心包填塞。两组心包积液发生比例、术后残余分流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上述并发症以外的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与体外循环下治疗该类型室间隔缺损相比,具体有创伤小、ICU内气管插管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输血比例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