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界有关形式教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形式教学如何更有效的帮助二语的发展。Long(1991)认为,相比单纯针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在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环境下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更有利于习得。“聚焦于形式”(focus on form)教学法主张在以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中,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偶然出现的语言形式上。Ellis(2001)把“聚焦于形式”分为“有准备的”(planned)和“偶然的”(incidental)两种。“偶然的聚焦于形式是在以意义为中心的行为中,当语言形式自发出现—没有事先的准备时,将学习者的注意力有声的吸引到语言形式上来。”(Loewen,2004)尽管这两种形式对学习者可能都是有益的,但具体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本研究运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偶然的聚焦于形式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提出如下两个研究问题:
1.偶然的聚焦于形式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有什么样的效果?
2.偶然的聚焦于形式的什么特征能够预测第二语言的学习?
针对研究问题,研究者拟用中国科学院的两个英语班级的学习者作为受试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为控制班,观察时间为六周。实验班接受“聚焦于形式”的语言教学,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复述故事,辩论,演讲比赛等形式。测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即时检测(课后1-3天),第二阶段是延时检测(课后13-15天)。检测的方式包括填空、纠错、发音等方式,检测结果分为正确、部分正确、代替正确和不正确四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者预期得到的成果是:偶然聚焦于形式教学法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在多种不同的特点中,正确的答复(successful uptake)是能否获得理想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此项研究发现,本研究得到了两个重要的教学启示。第一,偶然的聚焦于形式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课堂中是可行且值得推广的;第二,在聚焦于形式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每一个聚焦于形式的语段中都给出正确的答复。尽管本实验得出了积极的研究结论,但由于在实验对象及手段上的局限性,本实验的结论还有待于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检验。首先,体现在“聚焦于形式”中的语言知识的性质需要明确;其次,“聚焦于形式”的教学效果需要更有效的检测方式;最后,正确的答复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