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关系原意指遗传学上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上亲子关系的内涵被一定程度地扩大,定义为“存在血缘关系并共同生活,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涵盖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以及亲子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个体忍耐、抵御和摆脱挫折的能力被称之为抗挫折能力。个体的抗挫折能力根据个体对挫折适应过程的能力体现可具体划分为挫折的耐受力和挫折的排解力;个体在挫折适应的第一阶段体现出的能够承受挫折带来的打击和压力,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被叫做挫折的耐受力;在受到挫折后的第二阶段,个体能够积极采取行动调适和改变挫折,并对挫折情境进行努力改造,以摆脱挫折的能力,即是挫折的排解力;抗挫折能力起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要素:一自尊和自信心强,对自我有着良好的认知,接纳自己;二是归属感强,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社会支持;三处理困难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四是能乐观地对待生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挫折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挫折—奋进理论、挫折本能理论和挫折需要理论等是挫折的五种主要理论。挫折主要包含三个因素:一是受挫的个体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二是挫折发生时,主观存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环境和客观存在的外部情境;三是遭遇挫折时,个体在情绪方面的反应和随后发生的行为。挫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挫折对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按照受挫者对挫折的发生是否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分为意料内和意料外的挫折,按照整个挫折过程的延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按照挫折的是真实发生还来自个体的主观世界可以分为实质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按照挫折具体与个体的某一方面的主要相关可分为家庭挫折、健康挫折、婚恋挫折、理想挫折、工作挫折、学习挫折、交往挫折等等,按照挫折的发生原因是来自个体内部还是外部,可以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以上关于挫折的分类并非绝对平行关系,某一具体挫折可能同属两个或多个种类。近年来众多有关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调研结果和媒体新闻,都投射出目前的青少年无法承受生活、婚恋、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挫折,在抗挫折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面对学习、生活环境中的压力和出现逆境,慌乱失措,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很多人在挫折面前失去信心,表现出退缩逃避的行为,甚至有少数人精神错乱、自杀甚至走向犯罪。心理学上的众多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对人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个体成年期的人格特征归源于其早年在幼儿时期的经历,个体在幼儿阶段的经历决定了其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对他们来讲,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亲密的亲子感情是幼儿的成长具有最重大的影响力,它可以是引导幼儿正向发展的促进因素,也可以是造成幼儿发展负面影响的强大力量。然而,由于当今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大部分父母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普遍缺乏足够的时间照顾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不够紧密。鉴于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本文探讨了亲子关系与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相关关系。在上述挫折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常见的挫折种类,从挫折的耐受力、挫折的排解力两个方面考虑,设计了幼儿抗挫折能力教师调查问卷及幼儿抗挫折实验及观察记录及评分卡。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和实验评定幼儿的抗挫折能力,通过父母问卷调查幼儿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状况。教师问卷通过调查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挫折情境的反应来评定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实验通过2组幼儿游戏情境,选择34组真被试和假被试,营造挫折情境,通过对幼儿在挫折情境下的情绪和语言、行为反应进行记录,评分来评估幼儿的抗挫折能力。父母问卷使用Robert C.Pianta的亲子关系问卷,从冲突性、依赖性和亲密性3个方面来调查幼儿的亲子关系状况。最后通过对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和亲子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1)亲子关系的冲突性与幼儿抗挫折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即亲子关系之冲突性越高,幼儿抗挫折能力越低。(2)亲子关系的亲密性与幼儿抗挫折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亲子关系之亲密性越高,幼儿抗挫折能力也相应越高。(3)亲子关系的依赖性与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4)亲子关系的总分与幼儿抗挫折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亲子关系之总分越高,幼儿抗挫折能力也相应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