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及目的:众所周知,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占有很大比例的[1]。据文献报道,在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占全部病例的85-90%[30]。因为早期肝癌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明显,所以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大多数已经处于肝癌中到晚期,部分病人甚至已经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这就导致这些晚期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宝贵时机[2]。所以,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机制是很重要的课题。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和iKB/NF-κB信号通路[3]。其中,有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mig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的研究是近一些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级联可以将一些刺激信号由细胞外传递至细胞核内,进一步参与细胞的一系列生理过程比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增殖等等。所以当在细胞中过表达或异常表达时,它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就起到起重要的诱导作用[4,5]。另外,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上的脂筏结构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小窝蛋白(Caveolin)作为脂筏蛋白中的一种,在内皮细胞中尤其丰富,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转运功能、通透性、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生成。据文献报道Caveolin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表达下调[73],其中包括一些间质肿瘤和肉瘤,而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例如前列腺癌,Caveolin的表达较高[76]。由此提示,Caveolin在机体不同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我们的前期实验研究已表明,在细胞水平上,ERK1/2通路确实与肝癌的侵袭性性有关。本文目的旨在研究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中的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KI-67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研究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的关系,以及讨论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肝癌、减弱肝癌的侵袭转移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发明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与步骤:1.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经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病人的肝组织标本121例。2.整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经病理科石蜡切片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1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3.对收集的符合实验要求的肝癌标本进行取材,每例标本取三块:肝癌组织一块,近癌旁(距肝癌组织<1 cm)周围正常肝组织一块,远癌旁(距肝癌组织>1 cm)周围正常肝组织。每块组织大小约1.8x1.8x0.3cm。然后制成石蜡切片,再经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周围近癌旁肝组织与远癌旁周围肝组织中ERK1/2、Caveolin、KI-67 的表达情况。4.对组织玻片进行镜下观察,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正确的判读,记录,整理,并且用统计学方法及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5.总结通路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与KI-67之间的关系。6.讨论ERK1/2、小窝蛋白(Caveolin)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性的影响以及ERK1/2与小窝蛋白(Caveolin)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发现:1.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无论从表达强度上还是表达频率上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1/2在近癌旁的正常肝组织与远癌旁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无论从表达强度上还是表达频率上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窝蛋白(Caveolin)在近癌旁的正常肝组织与远癌旁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各个临床因素与ERK1/2的表达情况,发现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侵袭性及KI-67的指数相关(p<0.05),而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等其他临床因素没有明显关系。4.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各个临床因素与小窝蛋白(Caveolin)的表达情况,发现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侵袭性及KI-67的指数相关(p<0.05),而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等其他临床因素没有明显关系。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ERK1/2与细胞膜脂筏结构小窝蛋白(Caveolin)有相关性。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复习,我们提出假设,在肝癌发展过程中,ERK1/2与小窝蛋白(Caveolin)可能是相互作用促进肝癌发展的。具体ERK1/2与小窝蛋白(Caveolin)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假设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实验结论:1.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无论从表达强度上还是表达频率上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近癌旁的肝组织与远癌旁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侵袭性以及KI-67指数相关(p<0.05),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等没有明显关系。3.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无论从表达强度上还是表达频率上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近癌旁的肝组织与远癌旁的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窝蛋白(Caveol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侵袭性以及KI-67指数相关(p<0.05),erk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等没有明显关系。提出假设:既然ERK1/2和小窝蛋白(Caveolin)均与肝细胞癌的大小、侵袭性以及KI-67指数相关,而ERK1/2与小窝蛋白(Caveolin)存在相关性,那么可以大胆提出一个新的假设: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ERK与空洞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将为临床治疗肝癌、减弱肝癌的侵袭性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