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小鼠角膜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植片排斥评估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移植模型角膜植片排斥特点并探讨植片排斥评定标准。 方法:分别建立BALB/c自体原位角膜移植模型(A组)和BALB/c-C57BL/6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B组),根据角膜移植后第12天的角膜混浊指数将上述两组小鼠再各分成两个亚组,混浊指数<2的为A1组、B1组,混浊指数>3的为A2组、B2组;比较不同混浊指数角膜植片的混浊指数和新生血管指数的变化趋势;在移植后第12天、50天各组取材行组织切片,和B1组出现混浊指数>3时取材行组织切片;对B1组排斥后又恢复透明的植片在观察期满进行内皮染色。 结果:角膜移植后第7天、第12天,两组不同混浊度角膜植片在各自组内所占比例,两组无差异;角膜移植手术后第12天混浊指数低于2的角膜植片可以观察到明显混浊度的曲线变化;B1组出现混浊指数>3时的组织切片显示单核细胞浸润的排斥表现,而第12天的组织切片无排斥表现,第5O天的组织切片显示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排斥后的不同表现。 结论:小鼠角膜移植后7天至12天,角膜植片混浊指数大于3时不能作出植片排斥的判断;因小鼠角膜植片存在排斥后再透明的情况,在角膜移植后12天应注意观察角膜植片的混浊变化,以便对角膜植片排斥作出正确判断;小鼠角膜移植后7天如果角膜植片混浊指数大于3时,应注意观察,在移植后12天,角膜植片混浊指数仍大于3时,应予以剔除不作为观察对象; 第二部分 小分子化和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排斥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的抗排斥作用和药物安全性:观察小分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