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是由于胆汁生成功能紊乱,胆汁酸转运障碍或者肝脏内/外胆道机械性梗阻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胆汁在肝脏内蓄积从而造成肝脏细胞损伤的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等。慢性胆汁淤积可逐渐加重肝损伤,最终导致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目前,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仍存在临床需求。2016年之前,PBC的标准治疗药物只有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之后,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被批准用于联合UDCA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成人PBC患者或者作为UDCA不耐受的成人单药治疗。UDCA标准治疗的应答不佳率高达30-40%,OCA具有加重瘙痒的副作用,因此,新的治疗靶点需要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以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为靶点治疗PBC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联合应用UDCA和PPAR激动剂(苯扎贝特,非诺贝特)能够显著降低UDCA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提高治疗应答率,而且在一些联合治疗组,观察到PBC患者瘙痒减轻。在最新的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关于PBC管理的临床指南的指南中,PPARα激动剂-贝特类药物推荐作为PBC的联合治疗用药。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个亚型,控制能量代谢、细胞发育和分化的基因表达,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决定了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意义。因为组织分布、配体敏感性和靶基因的不同,三种PPAR异构体具有不同但互补的生理功能。临床上,选择性PPARα激动剂贝特类药物和选择性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分别用来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这两种选择性激动剂的成功开发促进了单一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也激发了新型PPAR激动剂,包括双重激动剂和泛激动剂的研发,以期综合单一受体亚型激活的优点,避免单一受体过度激活的副作用。本研究中的MBT1805是一种新型的泛PPAR激动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MBT1805对PPARα、PPARβ/δ以及PPARγ具有均衡激活作用,EC50值分别为8.46μM,11.15μM和11.94μM。考虑到PPAR激动剂在PB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MBT1805的药物特性,我们探究了MBT1805在体内及体外抗胆汁淤积的作用,评估了其作为新型抗胆汁淤积药物的潜力。材料与方法:利用混合型胆汁酸,我们在Hepa RG细胞系中构建了体外胆汁淤积性损伤的细胞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以及细胞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含量,评估MBT1805对Hepa RG细胞系的保护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MBT1805对胆汁酸合成酶及转运受体的表达的影响,并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敲低PPARα,进一步验证MBT1805调控作用的PPARα依赖性。炎症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可将人的THP-1单核细胞系诱导分化为M0巨噬细胞,进一步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形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MBT1805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表达、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NF-κB通路的影响,并将si RNA敲低PPARβ/δ,以及选择性PPARβ/δ激动剂GW501516作为对照。体内实验部分,我们分别构建了α-萘异硫氰酸酯(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和3,5-diethoxycarbonyl 1,4-dihydrocollidine(DDC)诱导的硬化性胆管炎模型,评估MBT1805是否在体内具有抗胆汁淤积的作用。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我们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ntargeted metabolomics)和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Bile acid targeted metabolomics)技术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的肝脏代谢变化进行探究,进一步探索了MBT1805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研究结果:MBT1805对于混合胆汁酸作用下的Hepa RG细胞系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LDH释放减少以及细胞内TBA含量下降,而利用si RNA敲低PPARα后,保护作用降低。q RT-PCR结果表明MBT1805能够显著抑制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和胆固醇27α-羟化酶(Cholesterol27α-hydroxylase,CYP27A1)的表达,从而抑制胆汁酸的合成,并且增加多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t-associated protein2,MRP2)和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的表达,增加胆汁酸排出,从而降低细胞内胆汁酸浓度,保护细胞免受胆汁酸的毒性作用。在THP-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LPS刺激激活巨噬细胞炎症表达,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流式检测结果表明MBT1805能够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的表达,而增加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的表达,表明MBT1805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具有抗炎作用。ELISA检测结果表明,MBT1805能够降低炎症因子释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BT1805具有抑制NF-κB通路的作用,该作用结果与PPARβ/δ激动剂GW501516作用结果相似,而在si-PPARβ/δ组中结果与之相反。以上结果表明,MBT1805在体外具有抗胆汁淤积及抗炎的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MBT1805能够显著降低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改善肝组织坏死及炎症浸润。在DDC诱导的硬化性胆管炎模型中,MBT1805治疗组血清学指标较模型组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但肝组织Masson染色结果发现MBT1805具有抑制纤维化的作用。对ANIT模型进行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共鉴定出793种代谢物,对检测到的所有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以及方差分析,共识别出27种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的通路富集分析表明,MBT1805影响了初级胆汁酸合成通路。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对超过20种胆汁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MBT1805能够显著降低ANIT诱导的胆汁酸含量升高。对肝组织中胆汁酸合成酶及转运受体表达的检测表明,MBT1805能够显著抑制胆汁酸合成,增加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的Ⅱ相代谢反应,降低疏水胆汁酸毒性,从而发挥抗胆汁淤积的作用。结论1,体外研究表明,MBT1805能够缓解混合胆酸盐蓄积造成的细胞毒性,该作用具有PPARα依赖性。2,MBT1805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NF-κB通路表达。3,MBT1805能够缓解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并具有减轻DDC硬化性胆管炎模型中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4,MBT1805作为新型泛PPAR激动剂,是一个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潜在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