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C)、氮(N)和磷(P)是植物基本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和各种生理调节机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区域C、N、P化学计量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仍然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物种间化学计量的趋同与分异,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功能、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自北向南,同时选取鄱阳湖星子、吴城、鄱阳、南矶4处典型洲滩湿地开展植物样品采集,通过测定植物叶、茎、根系和凋落物C、N、P含量,分析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进一步揭示大型通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对高动态水情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41.49~572.59mg·g-1、10.59~52.29 mg·g-1、0.49~3.69 mg·g-1。四地植物叶C含量无显著差异,N、P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叶N、P含量均表现为星子>鄱阳>南矶>吴城。叶C:N、C:P、N:P平均值分别是17.99、327.47、18.76。四地植物叶C:N、C:P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C:N、C:P值均为吴城>南矶>鄱阳>星子,而N:P值无显著差异,N:P值鄱阳>吴城>南矶>星子。(2)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茎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318.24~532.31mg·g-1、4.89~36.90 mg·g-1、0.10~5.33 mg·g-1。四地植物茎N含量差异性显著,C、P含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茎C含量吴城>南矶>星子>鄱阳,茎N含量鄱阳>星子>南矶>吴城,茎P含量星子>鄱阳>南矶>吴城。植物茎C:N、C:P、N:P平均值分别是45.18、659.36、15.34。四地植物茎C:N值差异显著,而N:P,C:P值无显著差异。(3)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根系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77.55~577.48mg·g-1、5.31~41.37 mg·g-1、0.05~3.74 mg·g-1,C含量细根<粗根,N、P含量都是细根>粗根。四地植物根系C、P含量差异极为显著(P<0.01),而根系N含量无显著差异。根系C:N、C:P、N:P平均值分别是34.98、454.01、13.54。粗根C:N、C:P、N:P值都显著大于细根。四地根系C:N值有显著差异,C:P、N:P值差异则极为显著(P<0.01)。(4)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凋落物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47~512.39mg·g-1、5.07~29.26 mg·g-1、0.03~2.58 mg·g-1。四地凋落物C、P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含量则差异不显著。(5)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化学计量关系在不同器官活体及凋落物中的分配格局有显著差异。其C的变化范围为77.55~577.48 mg·g-1,表现为茎>叶>根>凋;N含量变化范围分是4.89~52.29 mg·g-1,表现为叶>凋>根>茎;P含量变化范围0.03~5.33 mg·g-1,表现为叶>根>茎>凋。叶P含量与凋落物P含量显著正相关,茎与凋落物N、P含量负相关性显著。各器官C:N、C:P表现为茎>根>叶,N:P叶>茎>根。不同器官中仅叶N与根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6)鄱阳湖南北4处湿地植物的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的差异主要受不同区域洲滩出露时间、土壤水分、N、P养分含量等差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