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学范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工运领袖。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政治更迭的时代,他的一生几乎都致力于工人事业,就是这样一位说起近代工运史不得不提及的历史人物,他作为工人领袖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复杂,他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对于工人运动的影响,更在于他变动时代背景下自身的政治内涵。这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是以朱学范的政治经历为主要研究线索,围绕这一条明线研究朱学范生平在工运中的作为和政治影响,并在这一明线之下,探求影响朱学范政治际遇的主要背景人物交际及其政治分歧与利益斗争。此外以朱学范代表的利益变化为暗线,探究朱学范如何从一个工人领袖转变成政治符号,以及对于政治内涵的妥协、抵触到接受的过程。以此窥探在内忧外患的变动时代,处于某个阶层领导者地位的人物在个人利益斗争与家国情怀之间是怎样进行平衡和选择的。 党派问题对近代上海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朱学范在帝国主义强势的压迫和当局政府的统治等客观原因下,加入国民党,尽管上海国民党与工会组织互相渗透,导致工人运动受到政党要求的影响,但其或多或少都会具有自主性。但其后国民党的腐败独裁统治遭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质疑,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朱学范也深刻的体会到理想中的合法工会运作模式无法在国民党统治下实现。 在与共产党的接触方面,朱学范代表劳工参加第二十届国际劳工大会时,受到苏联劳工代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什维尔尼克的邀请,于大会结束后访问苏联,后经苏联工会的介绍,与李立三会面,双方就全国工人联合抗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抗战中,朱学范的主张劳工统一在工会的领导下进行抗战的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相符合,同时对国民党产生不满。而在中共方面,为了达成全国统一抗战,团结国统区的工人,就需要一个能够影响国统区工人团结斗争、统一生产的劳工领袖,这些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无一不促成了朱学范在政治立场上转向共产党。 纵观朱学范的生平作为和政治经历,在那个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近代中国,他从国民党的劳工骨干转向共产党,从国统区的劳工代表到全国范围的工运领袖,通过了解和分析他与国民党或共产党的政治关系,从而达到全面客观的认识他的生命历程乃至整个近代劳工运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