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尽管支架技术策略不断改进,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仍具挑战性,因为即便是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9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7.5%[1]。近年来研究火热的药物涂层球囊(DCB),其通过短时间球囊局部扩张,即可将高亲脂性药物与涂层基质快速释放至局部血管壁,从容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疗效。目前D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肯定[2,3],对于小血管病变也有不少证据支持[1,4-8],但二代DCB是否能替代二代DES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目前仍争议颇多。目的:对比分析二代DCB与二代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Rve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系统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Elsevier、Cochra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辅以其他检索方式,检索所有关于二代DCB对比二代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研究指标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血栓形成、急性管腔增益在内的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结果:(1)包括1931名患者在内的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907名接受二代DCB治疗,1024名接受二代DES治疗,随访时间912个月不等。血管造影结果合并分析发现:(2)二代DES与较高的急性管腔增益(MD:-0.61mm;95%CI:-0.39-0.82mm;P<0.00001)和较高的心肌梗死发生率(4.3%vs 2.6%;RR:0.60;P=0.04)有关。(3)二代DCB和二代DES在靶病变血运重建(5.1%vs 4.8%;RR:1.12;P=0.67)、靶血管血运重建(5.1%vs 5.7%;RR:0.91;P=0.66)、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8.4%vs 8.4%;RR=0.99,P=0.95)、全因死亡(1.7%vs 4.5%;RR:0.48;P=0.05)、靶血管血栓形成(4.4%vs 12.8%;RR:0.42,P=0.17)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观察比较的指标均无明显异质性。结论:(1)短期临床随访中,二代DCB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安全有效。(2)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二代DCB短期临床疗效与二代DES相仿,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3)DCB的出现为小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