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自19世纪末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特别是1869年朝鲜半岛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入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又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各地。中国朝鲜族的先民,多是19世纪70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林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各地,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长时间的历史交融,朝汉及其他民族混居,所以在不同程度上,朝鲜族必须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语言作为基本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中语言的接触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汉族及汉文化在中国处于主流地位,汉语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作为中国各民族之间通用的族际语言使用,所以在中国的朝鲜族与汉语接触的机会非常多。因此,朝汉双语教育成为朝鲜族语言教育的主流。频繁的语言接触导致朝鲜语和汉语各自的词汇、语法、语序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就是其影响的表现之一。语码之间的转换是人类语言文化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一种语言形式。多民族国家或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本文借以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地域背景,深入研究分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产生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现象的条件以及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功能的以及其体现方式,从而加深和丰富对语码转换的一般性理论;此外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码转换研究起到参考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对朝鲜语教育和朝鲜语语言规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绪论中概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步骤;第一章到第六章属于本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介绍了语码转换的定义、种类,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条件以及语言的基本功能;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论述了朝汉语码转换句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以及其体现方法。最后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