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立体的视知觉智能化平台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态,评估其双眼视功能加工通道缺损的程度;应用视觉神经认知科学和虚拟现实治疗的新技术,通过不同阶度空间感知的神经地形图所建立的新的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检测间歇性外斜视此类视觉信息加工障碍患者的多阶度立体视感知及视觉加工通道缺损情况,并进行相应训练治疗,为探索间歇性外斜视这一视感知觉缺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方法:  (1)随机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利用同视机和基于虚拟现实的视知觉模块智能化平台同时检测该46例患者的双眼立体视状态,比较两种方法对立体视的检出率。  (2)选取自愿应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视知觉模块智能化平台进行6个月的视感知觉神经可塑性训练的2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训练3个月后、训练6个月后检查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态、知觉眼位、遮盖去遮盖的角膜映光度和三棱镜斜视度等参数。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比较。  结果:  (1)同视机测量:18例(39.1%)患者无立体视,28例(60.9%)患者有立体 视。视知觉模块智能化平台测量:3例(6.5%)患者无各阶度立体视,43例(93.5%)患者有不同阶度立体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96,P<0.001);智能平台检出率为93.5%,明显高于同视机(60.9%),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同视机检查提示无立体视的18例患者,应用三维立体分视的视知觉智能化平台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例患者未能检测出各阶度立体视,余15例患者均能检测出不同阶度立体视。  (2)自愿参加应用视知觉模块智能化平台训练的25例患者中,18例(72.0%)患者训练前可检测出各阶度立体视,7例(28.0%)患者训练前检测出存在不同阶度立体视的缺损。经过为期6个月的视感知觉神经可塑性训练后,训练前检测出存在不同阶度立体视缺损的7例(28.0%)患者均建立了新阶度的立体视;25例患者(100.0%)的知觉眼位改善,角膜映光及三棱镜斜视度减少或正位等。训练1月、3月、6月后的角膜映光度及三棱镜斜视度均与训练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P<0.01),训练1个月后和训练6个月后的水平知觉眼位都低于训练前(Δ1-0=-0.53,P=0.028;Δ6-0=-0.80,P=0.018)。而训练3个月后的水平知觉眼位与训练前没有明显差异(Δ 3-0=-0.29,P=0.370,P>0.05)。对于垂直知觉眼位,训练前分别与训练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三维立体的视知觉智能化平台能较全面、动态、多维地评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正确评价其双眼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新思路。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存在缺损,通过基于三维立体的虚拟现实视知觉智能化平台,对患者进行神经可塑性的视知觉训练能够移除其视觉加工通道中的障碍和噪声,使其视功能的缺损得到修复,临床表现为斜视度减少或消失, 不同阶度立体视的建立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荷瘤小鼠肿瘤放疗前后分别进行99Tcm-Annexin V、99Tcm-MIBI及18F-FDG体内生物学分布以及99Tcm-MIBI、99Tcm-Annexin V的核素显像,探讨99Tcm-Annexin V核素凋亡显
学位
IER5为Immediate Early Response gene 5基因的简称,是早期反应基因家族中的一员。经检索国内外文献获悉,目前人们对IER5基因研究不是很多,现有的研究显示IER5基因表达变化对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