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法国学者斯珀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和格特的翻译理论研究幽默和幽默翻译的问题。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通常,发话者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总是倾向于使用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使受话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建立双边信息的最佳关联,继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但发话者为了达到幽默的交际效果,便会打破这一常规,故意在表达形式中引入不相关信息,间离了表达形式与当前会话语境的相关性,给受话者一种瞬间的突兀和不协调感。受话者意识到不相关信息后,在可供选择的语境信息中逐步锁定与当前语境信息最佳相关的话语意图,继而顿悟出突兀感中包含着的幽默信息。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包含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第一个明示—推理交际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其主要任务是对原作者的原义进行推理理解。在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文的意义传递给译文读者,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者,因此,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兼有听话人和发话人的双重身份。译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的成功与否。 格特的翻译理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指出翻译本质上和其他语言交际活动一样,是一种语言的释义性使用,追求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性使读者能以最小的加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由于“幽默效果”这一概念常常被用来评价幽默文本与幽默译文,而效果与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加工努力密切相关,因此关联理论对阐释幽默翻译就显得尤为恰当。本文认为译者应该先比较原语读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用恰当的方式再现各种幽默线索以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