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作为农村土地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在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等方面成效显著。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飞速增长,人地矛盾尤其是耕地资源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经济命题有机结合,是当前土地整理亟待研究的问题。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资源有限、破碎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需求旺盛,人地矛盾尖锐且生态问题突出,土地整理工作在这一地区尤为迫切。目前,针对这一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探讨生态环境友好和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土地综合整理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北丘陵地区是南方丘陵地区的一个代表性区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以来,作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供应压力日益增长。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问题,广东省出台了利用低效园地山坡地改造补充耕地的制度,以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增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这无疑是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一大挑战。
本文以土地供给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等为依据,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生态友好和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小城镇土地综合整理模式。其中针对目前广东省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园地山坡地改造问题,由于其政策背景的特殊性,以英德市整个市域范围为研究区域,以ARCGIS为技术平台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合理测算其补充耕地的生态潜力,并对园地山坡地改造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在经济、生态条件可行下全市的园地山坡地改造潜力较高,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因此需谨慎推行。然后,结合上文以生态环境友好为目标的园地山坡地改造的研究成果,以东华镇为研究区域,侧重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对其土地整理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产权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土地政策调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与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相配套的土地整理与产业用地调整措施;并根据产业布局特点和村居建设需求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模式进行设计,提出了邻近整合模式、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迁移调整模式三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最后,综合生态环境友好和城乡统筹发展对土地整理的要求,构建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层面、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园地山坡地改造为实现层面城乡互动发展的土地综合整理模式,为保障落实土地整理模式和提升实施效果,分析了该模式运行的重点环节并提出了完善配套政策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