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盆地地下水流与水盐运移耦合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内陆盆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仅是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子,开发利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内陆盆地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频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不仅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同时也是水质性缺水地区。科学正确的认识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然而大多研究人员在利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都将关注点放在含水介质本身,而忽略了流体物理性质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特别是内陆盆地地下水水溶组分差异明显,流体物理性质的非均匀性更值得关注。作者基于反应性溶质运移模型开发形成了变密度流模型,实现了水流模型与溶质运移模型的双向耦合。在总结分析内陆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概化形成了一个理想盆地剖面,基于改进后的程序,建立了理想剖面的数值模型,利用流线法和年龄方法划分了地下水流系统,并定量分析了流体密度对地下水流系统及水循环量的影响。基于水动力学方法对区域水流系统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定量计算了密度对区域水流系统的抑制程度。理想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内陆盆地可发育三级地下水流系统。流体密度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非常显著,随着盆地中部水溶组分浓度的增加,区域水流系统发育受到抑制,而局部水流系统得到增强,在盆地中部平均TDS约为40 g/L的情况下,区域水流系统循环量比例将减小45.43%,而局部水流系统将增加39.28%。根据区域水流系统抑制程度的计算结果,当盆地中部地下水TDS达到临界浓度后,山前补给的地下水具有的总势能将不足以驱动形成区域水流系统。最后以柴达木盆地典型剖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实际剖面的地下水循环特征;结合古气候波动,再现了地质历史时期水盐运移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该地区只发育局部水流系统与区域水流系统,且局部水流系统循环量所占比例较大,达82.25%;水盐运移与富集过程受水流系统影响明显;另外,水溶组分有继续浓缩富集的趋势。
其他文献
从就业新形势来看,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在掌握优秀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重视职业技能、忽视职业素养的问题,因此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整理历代关于中医老年食养的文献,总结古今高寿名人的食养经验,研究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老年食材养生,为防治老年病提供中医食养方面的文献参考依
本报南宁讯 (记者/袁琳 通讯员/李鹏 杨晓佼)“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近日,《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报纸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的microRNA,为阐明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数据平台GEO下载基因
如今船舶柴油机排放法规更加严格,在船舶柴油机应用环节,应该采用排放控制技术,有效地防止废弃物对大气的污染。船舶柴油机排放控制涉及到大量的标准和法规,应该通过完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