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日本有关方面挑起人民币值低估的观点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就人民币汇率所洛守着的坚挺原则纷纷提出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蜂拥而至的国际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使人民币遭遇空前的升值压力;CPI增速屡创新高,似乎也让以人民币加速升值来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的观点获得了更多支持;而受次贷危机拖累的美国经济的疲软、美元指数的不断下挫更使人民币汇率剑指7元大关。中国迎来了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时代,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国际金融环境变化莫测为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确定增加了难度。本文在对西方均衡汇率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BEER模型为基础、以发展中国家的Elbadawi均衡汇率模型为指导,选取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基本经济要素,相对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开放度、通货膨胀率和短期外债率五个变量,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VEC模型,H-P滤波等现代计量经济工具和方法构建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了1980-2007年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评估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三次高估和三次低估,相对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开放度、通货膨胀率和热钱的重要衡量指标--短期外债率是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短期资本大规模的聚集和逆转,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缘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本身与中国经济面临着热钱的冲击,能否妥善处理好汇率体制改革与热钱冲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健全金融体系,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和建立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机制入手,重点监督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和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汇率决定的市场化水平,建立一个既能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又能够对大规模、多种类资本跨境流有足够调节度的新型汇率制度。有效控制热钱的流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才能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