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BMI作为反映全身性肥胖的重要指标,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并发症及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综合反映儿童青少年摄取、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身体形态(BMI等)和心肺耐力相关指标与人类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社会经济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有着密切关系。藏族人群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缺氧、高寒等极端环境,不可避免会对其身体形态、心肺耐力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为全面、客观反应藏族儿童青少年BMI和CRF特点,本研究对藏汉儿童青少年BMI和CRF进行测试,旨在了解藏汉儿童青少年BMI、心肺耐力异同点、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探讨藏汉儿童青少年BMI与CRF相互关系,为完善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4443名718岁藏汉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拉萨藏族为2043名(男1015名、女1028名)、全国汉族为2400名(男1200名、女1200名);采用20mSRT(20m往返跑)测试间接推测CRF,进而比较藏汉儿童青少年BMI和CRF的异同点;利用LMS法构建藏汉儿童青少年BMI主要SD分布值和CRF主要百分位分布值;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藏汉儿童青少年BMI和CRF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BMI、CRF异同点:汉族男女生BMI总体显著高于藏族,分别为19.41>18.23 kg/m2和18.60>17.96 kg/m2;BMI-Z比较:男生0.00汉族>﹣0.29藏族、女生0.00汉族>﹣0.16藏族;汉族男女生肥胖率总体显著高于藏族,男生11.3>4.6%,女生4.3>1.7%;藏族男女生VO2max(Maximum oxygen uptake)总体显著高于汉族,分别为46.18>45.12 ml/(kg·min)、42.89>42.23ml/(kg·min),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O2max-Z比较:男生0.23藏族>0.00汉族、女生0.20藏族>0.00汉族。(2)BMI、CRF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藏汉儿童青少年BMI在P50的SD值男生介于15.9419.67 kg/m2和15.9920.80 kg/m2,女生介于15.9019.33 kg/m2和15.6919.38 kg/m2,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BMI主要百分位分布值普遍高于藏族;藏汉儿童青少年VO2max在P50百分位分布值男生介于45.1547.36ml/(kg·min)和43.2346.93 ml/(kg·min),女生介于41.2645.95 ml/(kg·min)和39.5345.08 ml/(kg·min),718岁藏族儿童青少年VO2max主要百分位分布值普遍高于汉族,15岁之后尤为明显。(3)BMI与CRF关联性:藏汉男生20mSRT-Z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总成绩分别为0.05、0.07、﹣0.28、﹣0.47和﹣0.05、0.08、﹣0.07、﹣0.35,女生为0.16、0.18、﹣0.32、﹣0.63和﹣0.16、0.05、﹣0.07、﹣0.56,且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P<0.01);藏汉儿童青少年BMI接近正常范围时20mSRT成绩要明显高于BMI过低或过高时对应的20mSRT成绩;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是影响藏汉儿童青少年高等级CRF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汉族高等级CRF水平所占比重:肥胖(OR=0.376,95%CI:0.2660.532)、超重(OR=0.750,95%CI:0.5900.957),藏族高等级CRF所占比重:超重(OR=0.533,95%CI:0.3750.758)、肥胖(OR=0.254,95%CI:0.1270.508)。研究结论(1)汉族男女生BMI在大部分年龄段高于藏族;汉族男女生CRF在大部分年龄段低于汉族;控制年龄后,汉族男女生BMI高于藏族,而CRF低于藏族;(2)汉族男女生BMI主要SD分布值普遍高于藏族;汉族男女生CRF主要百分位分布值普遍低于藏族,且15岁后差距逐步加大;相对汉族男女生BMI和CRF频率分布图,藏族呈BMI左移、CRF右移的频率分布特点;(3)藏汉男女生体重正常组CRF明显高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组;藏汉男女生BMI和CRF间大体呈“抛物线”变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