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为本,孝当先。对孝道的宣扬一直是从古至今社会思想宣传的核心内容之一。《孝经》在其中的作用自无需赘言,而短篇的孝子故事,如《孝子传》、《二十四孝》等,以较为生动的形象、事迹,为民众树立孝道榜样,在空洞的文字说教外以实例感人,引人遵从。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样一批孝道典型,闵子骞的形象颇引人注目。闵子骞作为圣门高弟,德行、孝道具曾受到孔子赞赏,德行与颜渊并称,孝迹与曾参齐名,早被列于"十哲"之中,陪祀先师。但对闵子骞生平事迹的记载却语焉不详,惟"单衣顺母"(即后世所谓的"芦花")的孝迹广为人知,流传至今,短篇以训童蒙,搬演教化世人,而其孝迹具体源流情况亦鲜有学者论及。故本文从对古代文献中闵子骞行迹的考订入手,综集史料,试图探究其德声显赫的原因,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并着意于其孝迹的演变及后人的接受情况。闵子骞孝行突出表现在其"单衣顺母"的事迹上,相较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而言,这一孝行故事在戏曲文学和艺术图像这两个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与完善的表现。从这二者入手,梳理目前笔者所见古代相关戏剧文本的源流变化,分析墓葬考古材料中的图像艺术,对这一孝行故事展开深入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第一章着重对闵子骞生平事迹进行考订,由于其去古久远,文献散佚,后世附会,完全恢复其行迹已不可能,故笔者多选取唐前材料,尤其是先秦、汉代的可信文献来尽可能地考证其历史形象,并以孔子评价闵子骞的两个维度一一孝行、德行入手来统摄布局,以表现其思想品行及学识涵养。并在事迹的整理中注意文本解读,从细节上追索史实。第二章突出探讨闵子骞"芦花"孝行的文学源流。从最初的文本记载入手,综集文学材料,其中尤以戏曲表现为主。戏曲对这一故事的吸收加工再创造,是其再现活力的主要原因。笔者首先详细比读短篇文本,追索情节来源。其次着重对戏曲文本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古代存世戏曲,提炼残文记述信息,并接续现代戏曲,在综合排比的基础上明确闵子骞孝行戏曲的两大流传体系——"本事本"与"杂编本"系统。第三章对与闵子骞孝行事迹有关的墓葬图刻信息做了分类研究。元代之前对孝子故事及其图像的记述虽多,存世却无几。而墓葬图像因处于特殊环境下而得以留存,并随着发掘数量的增多,时间断代的确定,显现出独特的意义。在时间上,墓葬表现则刚好与戏曲演绎相顺接,一同再现了历史长河中闵子骞孝行事迹的演化接受情况。故此章重点对东汉、北魏、宋辽及金元的墓葬图刻信息进行了汇总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