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近年来,关于微表情的研究被广泛运用与临床医学、刑侦、国家安全等领域。如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更承担着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保证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实现全方面的发展。所以,笔者选择微表情在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影响作为研究课题。绪论中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源于对影片《lie to me》的思考,由此引起了作者对语文课堂中非言语行为交流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语文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能巧妙地导入引发学生愉悦的情绪,教师依据学生听课时的状态调试教学,教师对文本内涵的真诚阐释行为引发师生情感共鸣三种现象。又由于笔者关注到近年师生是空的不良情绪引起不良事件频发,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本题意义在于运用微表情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师生沟通能力促进语文教师成长三方面。第一章主要明确微表情理论界定和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笔者从微表情概说入手,阐述了微表情的产生与发展脉络。明确该研究由达尔文的《人与动物的表情》萌芽,在艾克曼博士的努力下正式提出确立,并在闯入中国后蓬勃发展。其推广应用领域广泛,从在早期的微表情识别研究,发展到其识别应用研究,在识别应用研究成熟之后发展为跨领域的实践研究。在概念界定上,确立了微表情是指被极大压缩的正常表情。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其呈现的两个层次:短暂的面部表情和短暂的肢体语言。微表情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学刑侦,二是教育领域。而且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微表情与教学相关文献的总结出微表情正向着语文教学领域买进。这一现象体现为教师对课堂表情缺失的思索、近年中小学教师体态语、手势语研究的热潮,以及两位教师将微表情概念正是引入语文教学中。针对微表情在语文研究中的发展,笔者总结出,语文课堂是应激情绪产生的最有环境,合理利用微表情会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语文教师教态是课堂微表情的一部分。所以,本研究具有可行性。第二章主要通过对问卷和访谈记录的分析,总结了微表情在语文教学中的呈现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微表情确实存在于语文课堂之中,教师认为难以感知学生的微表情存在局限性。在不同学段师生的微表情呈现存在着强弱之分。学生希望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文本展现丰富的微表情。但是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多关注自己的教态而忽视了相互反馈中学生的微表情呈现。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微表情呈现,并且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合理调整对学生的微表情呈现关注。第三章主要阐释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微表情的积极影响。本章中在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表情的积极影响。整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相关机构应注重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微表情的培训,二是从语文教师自身角度应具有反馈学生微表情的能力、应提高语文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本章列举了很多相关案例,逐一分析微表情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教师应如何发挥微表情的影响。教师在提升了自身能力后,最后应达到熟练运用微表情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