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土壤传播的植物专性内寄生线虫,其二龄幼虫从根尖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组织的代谢失调和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病害。大豆孢囊线虫最早于1899年在中国发现,目前在大豆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和日本等地均有发生和为害。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火龙秧子,是目前世界上引起大豆产量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最初研究认为,expansin是一种体外诱导分离的植物细胞壁伸展蛋白,只存在于植物体内。expansin在控制植物细胞生长方面,能调节细胞壁的膨胀,此外对植物发育也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壁中的一种发育决定成分。Qin等(2004)在对马铃薯金线虫的侵染性二龄幼虫分泌蛋白进行鉴定时,发现其中一种动物源的expansin,与植物具有同源性,在体外实验中能够诱导植物细胞壁的伸展。随后一系列研究证明expansin基因可能在植物寄生线虫中普遍存在,关于大豆孢囊线虫expansin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大豆孢囊线虫的expansin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通过Southernblot确定了其在大豆孢囊线虫基因组中的拷贝数;通过原位杂交确定了其在大豆孢囊线虫中的表达位点。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expansin基因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研究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由于在鉴别寄主上繁殖能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为了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为害,国内外采用了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的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栽培措施等方法,其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育和培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的工作首先要筛选大豆品种的抗源,本论文在温室条件下开展了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SCN3号生理小种和河北省廊坊的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以期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水平有初步了解,并为今后的大豆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
  从大豆孢囊线虫二龄幼虫中克隆了两个expansin基因Hg-expbl-1(Genbank登录号HM798586)和Hg-expbl-2(HQ853293)。Hg-expbl-1cDNA全长为1047bp,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867bp,推测其编码一个含有28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基因组DNA全长为2108bp,含有6个内含子。Hg-expbl-2的cDNA全长为1037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888bp,推测编码一个含有29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基因组DNA全长为2927bp,同样含有6个大小不一的内含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g-expbl-1在大豆孢裘线虫基因组中以多拷贝或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原位杂交显示它们均特异地在大豆孢囊线虫亚腹食道腺表达。
  2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大豆孢囊线虫(SCN)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用3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抗性表现免疫的种质资源12份,表现高抗的28份,表现中抗的39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4.0%、9.3%和13.0%;用4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免疫的种质材料8份、高抗的18份和中抗的51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2.7%、6.0%和17.0%。对2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差异比较表明,2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表现差异明显,4号生理小种的毒力比3号生理小种强。本研究所鉴定出的抗病品种与资源,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其他文献
目前酸性土壤占世界可耕种土壤的40%,酸性土壤中的铝毒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长期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可耕种土地的减少,开发并改良酸性土壤受到高度关注。农业上通过施用生石灰或碱性肥料来降低土壤酸度,但是该方法成本高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应用基因工程手段,选育和利用高耐酸铝的作物品种是最经济、有效、无污染的根本措施。云南是小黑豆的重要产地,云南地区的土壤
学位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第一限制因素,通过导入抗旱基因已成为增强玉米抗旱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构建pBI121-SAMS表达载体,以玉米自交系茎尖和合子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SAMS导入玉米中,用PCR和RT-PCR技术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并以18%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对T1代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抗旱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PCR同源扩增,从晋麦47中扩增获得抗
学位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印染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新疆紫草是主要的生药材。由于新疆紫草的生境受到破坏,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其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决生药材短缺问题。本研究以新疆紫草细胞为实验材料,基于植物细胞工程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稀土元素对新疆紫草细胞生长和紫草素合成的影响。新疆紫草细胞生长和合成
学位
近年来,倒伏已经成为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而降低株高是提高抗倒伏性的最有效措施。尤其在20世纪中后期,矮秆、半矮秆小麦品种的广泛推广,使全世界的小麦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矮化育种与抗倒伏栽培已成为高产、超高产小麦生产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的矮秆品种均携带了来自农林10号和赤小麦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的利用十分单一化。因此,不断创造和发现新的矮源,丰富矮秆基因的多样性,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这对于提高
学位
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也是新垦土地的先锋植物和理想的复种植物。糜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重要的食疗保健植物资源。但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比较,糜子品种改良技术落后,品种单产水平较低,目前育种中常用的方法是系统选育、物理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但因花器较小,去雄困难。因此,筛选糜子化杀剂,对促进糜子品种改良,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化杀剂已经在小麦、油菜、水
学位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SBPH)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的引起的恶性病毒病,其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该病最先由日本报道,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发生于1963年浙江省余姚县,曾于1963-1967年在浙江严重发病,1967年后迅速减轻,80年代后发病趋势逐年加
紫花苜蓿是最受欢迎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一种能够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质植物,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研究以阴坡上坡位、阴坡中坡位、阴坡下坡位、阳坡上坡位、阳坡中坡位、阳坡下坡位紫花苜蓿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紫花苜蓿的生长规律及0-2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立地条件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产量等相关性及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立地
学位
稻鸭共作是有机稻米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稻鸭共作技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目标,家鸭田间网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本文选择通过2年的系统调查,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情况,为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现将取的主要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通过系统调查,2009年共采集到稻田昆虫10目62科167种,其中天敌昆虫共计6目23科96种,害虫共计6目35科65种。稻鸭共作有机稻田昆虫共113种,天敌4
学位
Harpin蛋白是由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Hrp(hrp,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pathogenity)基因簇中hrp基因编码的、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蛋白质,富含甘氨酸,缺少半胱氨酸,对蛋白酶敏感,对热稳定,大多对寄主植物具有毒性,导致寄主发病,能在非寄主植物上引起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增强植物抗旱性,诱导植物抗病、抗虫
学位
饲用高粱(Sorghum bicoZor(L.)Moench )产量高,抗病、抗旱、耐湿性强,刘割后可再生,可以用作放牧、青刘、青贮和调制干草等,在我国南方农区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另一方面,随着集约化养牛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牛粪,严重地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将发酵牛粪作为有机肥基肥施入农田种植饲用高粱,不仅能充分矛11用养殖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获得优质的粗饲料。  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