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的研究证明3岁儿童在反转强化联结任务中存在困难,许多研究认为困难是由于儿童无法抑制优势反应(源于优势的任务反应模式、有吸引力的刺激物或者倾向于选择非空的位置、等)导致的,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儿童无法推理出任务规则而引起的。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有吸引力的客体很可能诱发儿童的优势反应,造成儿童在任务上的失败。因此,本研究采用窗口任务作为反转强化联结任务的典型代表,将其划分为标准窗口任务和去除(源于客体的)优势反应窗口任务,与Carroll, Apperly和Riggs (2007)[1]的转换式操作相结合,探讨儿童在反转强化联结任务上困难的本质原因。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采用标准窗口任务和去除优势反应的窗口任务,以及与Carroll等人(2007)转换式操作相结合的混合条件,探讨(1)去除源于客体的优势反应是否会影响3岁儿童在窗口任务中的表现,(2)如果存在影响,这种影响的本质是与规则推理相关还是与抑制能力相关。实验二使用反向混合条件,和实验一的标准窗口任务、混合条件相比较,考察转换式操作范式是否存在导致儿童对转换前规则产生固着的弊端。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实验三设置了短期学习条件,与标准学习条件相比较,探讨能够依据抑制理论来改进和完善转换式操作。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在去除优势反应窗口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标准窗口任务,表明源于客体吸引力的优势反应确实会造成儿童在反转强化联结任务上的困难,降低或者去除这种优势反应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在此类任务上的成绩;(2)3岁儿童在反转强化联结任务上的困难是规则推理还是抑制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无法通过转换式操作范式来获得,因为这种操作范式本身会导致儿童对最先接触到的规则产生固着,所收集到的不是真实有效的数据,因此无法对优势反应的本质进行探讨。(3)不能依据抑制理论对转换式操作范式进行修正,因为转换前规则的学习期长短并不能引起儿童在转换后规则运用上的成绩变化。只有寻找更好的范式或者能够对转换式造作范式进行真正有效的改进,才能够对儿童困难的本质做出客观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