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海市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身体各部位骨密度(BMD)现状,研究BMD与其各体质指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骨量降低的影响因素,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以运动的手段来增强BMD促进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层面的建议和参考。方法:选取117名上海市杨浦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0—70岁之间,记录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指标并测量体型指标(体重、BMI、体脂率)、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血管硬化程度(baPWV))、身体素质指标(握力、闭眼单脚站立时、坐位体前屈)和全身各部位骨头BMD及BMD T值。根据60岁为界限将患者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病程5年一档分成长期组(>10年)、中期组(5—10年)和短期组(<5年);根据BMI将患者分成体重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和肥胖组(BMI≧28);根据baPWV健康标准将患者分成baPWV>2400和baPWV≦2400组;根据握力水平将其分成握力>18kg组和握力≦18kg组;根据BMD T值将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T>-1)和骨量异常组(T≦-1)。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别间不同部位BMD的差异情况;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各部位BMD与体质指标间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1)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各部位BMD的比较,男性患者除头骨BMD外其它身体各部位BMD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女性中年患者在四肢骨和Total BMD上显著高于老年患者(P<0.05);(2)病程长期、中期和短期患者各部位BMD存在显著差异(P<0.01),BMD高低的差异表现在短期>中期>长期;不同肥胖程度患者在躯干骨、肋骨、盆骨、脊柱骨和Total BMD上存在差异(P<0.05),BMD高低情况表现在超重组>正常组>肥胖组;(3)握力水平高的患者较握力水平低者在四肢骨、躯干、肋骨以及Total BMD上前者显著高于后者;(4)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各部BMD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1),女性患者四肢骨和Total BMD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男性患者各部BMD与年龄不具有相关关系;(5)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各部BMD与体型指标中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四肢骨与体脂率呈负相关(P<0.05),脊柱骨和Total BMD与BMI呈正相关(P<0.05);患者各部BMD与身体机能指标中的肺活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身体素质指标中的握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6)糖尿病病程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在95%的置信区间(95%CI)OR值为1.333(1.156—1.538);除病程外握力是患者骨量减少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在95%的置信区间(95%CI)OR值为0.896(0.797—1.008)。结论:(1)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中男性BMD好于女性,女性患者BMD会跟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年龄变化对男性患者BMD影响不大;(2)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BMD受病程、肥胖度的影响,病程越长BMD越低,适当增加体重和保持体型能增强患者BMD;(3)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BMD与肌力大小和肺功能有关,肌力越大肺功能越强对增强患者BMD的作用越明显;(4)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增加抗阻练习,配合适量的有氧运动对增强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BMD和预防骨量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