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给番茄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该病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引起。本研究对2007-2008年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三市的49个番茄晚疫病菌株进行了交配型和甲霜灵以及精甲霜灵抗性的表型测定,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简单序列重复(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群体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适合番茄晚疫病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07-2008年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的49个番茄晚疫病原菌菌株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2.测定了2007-2008年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的49个番茄晚疫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除采自沧州的7株番茄晚疫菌对甲霜灵表现为抗性外,其余均表现为敏感,最抗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的100472倍。3.测定了2007-2008年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的49个番茄晚疫病原菌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的被测菌株中敏感的有35株,中抗的11株,高抗的3株。其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02μg/mL,最抗菌株EC50值为10.3015μg/mL。4.以5个分离自马铃薯的致病疫霉菌株和4个分离自番茄的不同省份的致病疫霉菌株作参考,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该群体的线粒体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北省所有被测菌株均为Ia型。5.以5个分离自马铃薯的致病疫霉菌株和4个分离自番茄的不同省份的致病疫霉菌株作参考,利用8对SSR引物对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的49个番茄晚疫病原菌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共鉴定出了三种SSR基因型,聚类结果显示II型SSR基因型与甲霜灵的抗性以及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6.利用6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供试58个致病疫霉菌株(其中包括5个分离自马铃薯的致病疫霉菌株和4个分离自番茄的致病疫霉参考菌株)进行了AFLP扩增,共扩增出25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多态性百分率为41.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河北省番茄晚疫病原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很低,马铃薯和番茄晚疫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聚类结果显示AFLP分支与甲霜灵抗性和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7.采用菌丝制备原生质体法、孢子囊制备原生质体法以及游动孢子制备原生质体法三种方法对致病疫霉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制备,发现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法和游动孢子制备原生质体法相对来说制备效果更加理想,能制备出完整的原生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