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烟雾病是以颅内大动脉闭塞、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烟雾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地区高发及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内科治疗烟雾病效果不理想,无法控制疾病进展。外科通过直接或间接血管重建术来治疗烟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通过旁路迅速增加颅内血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Karnofsky评分(KPS)、头颅灌注成像(CTP)、ASITN/SIR评分的方法来了解成人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术后在临床、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方面的改变,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疗效。方法:1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医科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是44.71±7.521岁。2入选标准:1)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18岁;2)采用2012年日本烟雾病治疗诊断指南作为诊断治疗标准,患者术前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为烟雾病,术后7天由头颅CTA确认搭桥血管的通畅;3)症状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脑梗塞等;4)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且能完成相关的评分和影像学检查。3患者脑血流灌注贫乏,颅内代偿不足,出现临床症状且患者身体条件允许进行手术,符合烟雾病的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充分后,在额颞部取Y型头皮切口,分离颞浅动脉额支或顶支中较为粗大的一支,长约10cm,取大脑中动脉M4段一支作为受体动脉,进行血管吻合。4对于入选的患者以面对面谈话的方式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采用mRS评分和KPS评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量化评分,统计结果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5应用头颅CTP对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进行动态扫描获取灌注参数,划定缺血区域为感兴趣区,将获取的灌注参数与对侧比较得出相对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 TTP),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6采用ASITN/SIR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的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进行量化评分,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1术后1周mRS评分、KPS评分与术前评分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RS评分、KPS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rCBF、rCBV升高,rMTT降低,存在差异(P<0.05)。烟雾病患者术前、术后r TTP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rCBF、rCBV、rMTT、r 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ASITN/SIR评分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术有效改善mRS评分和KPS评分所反映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促进烟雾病患者的缺血区域侧支循环的代偿,缓解颅内的缺血状况。2头颅CT灌注成像能较好的评估烟雾病患者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较为全面评估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