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农户的生活环境得到良好改善。但城镇化与乡村改革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社区环境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流动率增加,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要提升农户社会地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增强农户幸福指数,增强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是多中心治理,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之一,是衔接农户与社区的纽带,可以充分提高农户参与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但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治理主体单一、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农户自身参与意愿不强烈,因此,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从农户角度研究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参与积极性、凸显农村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治理功能,改善农村社区治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意义。本文以治理理论、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发展情况,选取229户样本,应用计量分析软件SPSS19.0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关于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凸显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深刻影响农户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宏观因素有政府的支持力度、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微观因素有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的社区归属感、农户的参与理性。其中,农户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余因素都是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社会组织影响力不足,治理功能未凸显。第二,农户参与社会组织的人数不多,参与社区治理的比例较低,而且参与意愿不明显,积极性差;农户的社区归属感比较低,主人翁意识较差,对社会组织缺乏信赖;政府制度供给较为完善,治理环境较好,但自治制度没有效落实;第四,影响农户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因素有政府支持力度、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的社区归属感、农户的参与理性。根据研究结论,关于增强农户组织化程度、凸显社会组织治理功能、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政府加强鼓励引导,促进社区共治;二是规范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治理能力;三是完善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生活环境,增强农户的社区归属感;四是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吸纳年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