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初爆发的一场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并威胁到经济的稳定增长,虽然各国央行出重拳干预,近期美国政府七千亿美元“救市”案更是达到高潮,但次贷危机影响至今未了,且危机向全球范围扩散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后果愈发严重。在我们阻隔风险的同时应仔细研究次贷危机产生和演变的机理,并针对中国的国情进行实际的剖析。
本文首先重点论述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主要有金融机构发放高风险住房贷款、次贷证券化客观上放大风险程度、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金融以及国际传导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详细论述,认为由于国内流动性过剩引致过度投机性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运作不规范、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薄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目前存在恶意违约、被动违约和理性违约的信用风险。最后,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体系,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推动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
文本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多重因素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总结,探索防范该风险的对策,达到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程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让我们看到个人住房贷款这种所谓优质资产神话的破灭,借此希望我国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地方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商业银行等能意识到,国内个人住房贷款潜伏的信用风险不一定比美国房贷风险小,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并不算高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低于全部贷款不良率)不能完全反映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程度,它具有滞后性,相关市场环境的逐步恶化正在促使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进一步暴露,及时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起到防范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首先,将美国次贷危机视作一个案例,用实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机制;其次,运用理性违约理论的阐述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上海市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结果,证明我国目前面临潜在而巨大的理性违约信用风险。
本文在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和我国信用风险现状及原因的过程中,归纳出几点相同和几点不同之处。基本相同之处:一是低息政策及流动性过剩环境下引致房价大幅上涨,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严重不匹配,资产价格出现通胀;二是购房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且都存在“次贷”;三是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开始采取加息政策,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得到缓解,但同时房价开始下跌,贷款购房者的财务负担加重,贷款违约率上升;四是宏观经济面出现变化,且方向向坏。不同之处:一是“次贷”的认可度和规模不同,美国次贷是被政府默认的、是公开的且规模比较大,而我国“次贷”是不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的、是非公开的且规模相对较小;二是目前房价下跌的范围和幅度不同,美国房价下跌几乎是全国性的且跌幅很大、违约率迅速升高,而我国各大城市房价的下跌刚开始且除个别城市外降幅不大、违约率未有明显速增;三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同,美国目前经济下滑趋势明显、经济金融危机重重,而我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目前还不能肯定出现经济运行的拐点;四是个人住房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美国次贷证券化市场膨胀过度放大风险,而我国资产证券化仅处于试行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暂不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次贷危机,但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并且房地产市场方向性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且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必然会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