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不仅破坏溪流局域栖息地特征,而且进一步导致入侵种对土著种的取代过程,对鱼类群落及多样性造成深远的影响;评价并量化人类干扰对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可为溪流生态系统及鱼类多样性的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尽管有关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主要聚焦于鸟类、植物、昆虫等方面,而河源溪流鱼类群落和多样性对城镇化如何响应的研究仍未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基于不同的物种类型(土著鱼类和本地入侵鱼类)和数据类型(物种组成数据和多度数据)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以皖南山区新安江流域的1级河源溪流为研究区域,于每样点分别设置两类调查生境,包括13个城镇带(受试点)和13个远离城镇带的自然河段(对照点),于2017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分别进行采样,主要研究了:1)城镇化对局域栖息地、鱼类群落结构和组成分布格局的影响;2)城镇化对鱼类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的物种类型和数据类型依赖性。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城镇化对栖息地和鱼类群落结构及组成分布的影响,发现:1)就生境而言,尽管城镇带和自然河段间的局域栖息地特征的平均异质性无显著差异,但相对于后者而言,前者的局域栖息地空间异质性略高;类似地,就季节而言,无论是城镇带还是自然河段,丰水期的栖息地异质性略低。2)丰水期城镇带和自然河段的鱼类群落结构明显重叠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主要是由原缨口鳅、稀有花鳅等土著鱼类和高体鳑鲏、河川沙塘鳢等本地入侵鱼类的多度变化造成的;鱼类群落结构受到电导率、水温、pH和城镇面积的显著影响。3)就鱼类组成分布格局而言,城镇带鱼类群落间呈现显著的分离格局,而自然河段鱼类群落较为聚集。(2)研究了城镇化对鱼类群落α和β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的影响,发现:1)城镇化导致区域范围内土著鱼类物种数下降,但本地入侵鱼类和全部鱼类的物种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物种α多样性受到诸如水深、水温等栖息地因子的显著影响。2)在大多数的群落配对比较中,基于组成数据的多样性变化(Δβsor)和基于多度数据的多样性变化(Δβbc)的变化方向具有一致性(均为同质化或异质化),但是也存在部分情况,其变化方向相反(如物种组成异质化但物种多度同质化)。3)比较城镇带和自然河段各自的鱼类β多样性,发现相对于自然河段而言,城镇带的β多样性(βsor和βbc)均显著上升,鱼类群落呈异质化现象;当基于组成数据和多度数据对β多样性分别进行分解时,发现两类生境鱼类群落都以物种“周转”和“多度的平衡变化”格局为主。4)以8月鱼类数据为例,若考虑两类生境各自的βsor和βbc,发现仅城镇带βbc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距离衰退”效应;当对β多样性进行分解时,仅βsim和βbal随城镇距离的增加而上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的空间尺度上,城镇化作用下的局域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高,导致群落内土著鱼类和本地入侵鱼类的α多样性分别下降和上升,并造成群落间的β多样性上升。进一步表明,若未区分不同的物种类型和数据类型,在评价人为干扰对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影响时,可能得到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