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诊断时常处于疾病晚期,治疗十分棘手,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近来有研究表明了姜黄素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此外,还明确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明确L48H37对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作用,以及KMT2D在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究。方法: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用L48H37处理的原位(PANC-1和Mia Pa Ca-2)和转移(SW1990和Aspc-1)PDAC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增殖。分别通过Annexin-V-PE/7-AAD、JC-1、DCFH-DA和PI染色细胞,流式采集并分析细胞凋亡比率、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周期的分布。使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PCR分析相关因子的蛋白质和m RNA水平。采用划痕实验评估体外细胞迁移情况。使用慢病毒介导的KMT2D敲减与L48H37联合应用,并通过上述实验技术检测凋亡及相关通路蛋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测定KMT2D在人PDAC组织及配对的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体内部分通过向裸鼠注射PDAC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此外,我们还结合GEO、TCGA和Oncomine等公共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L48H37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人胰腺癌转移细胞系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降低MMP,增加ROS水平,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和激活内质网(ER)应激相关PERK/EIF2A/ATF4/CHOP信号通路。敲低活性转录因子4(ATF4)显著上调PDAC细胞中的KMT2D水平,同时降低L48H37诱导的细胞凋亡。此外,在L48H37处理的细胞中敲减KMT2D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和ER应激水平,表明KMT2D耗竭对于L48H37的抗肿瘤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与对照敲减相比,KMT2D敲减的PDAC细胞所形成的小鼠皮下移植瘤在联合使用L48H37后能显著降低肿瘤负荷。此外,我们还鉴定了KMT2D敲减和对照敲减PDAC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其在功能及通路富集中被归类为调节外源性凋亡信号传导途径和多细胞生物体内稳态。在TCGA数据库中,KMT2D高表达和低表达的PDAC患者显示出相似的存活率,但在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中发现KMT2D高表达与较差的肿瘤分级相关。此外,KMT2D甲基化水平与其m RNA水平无关,但KMT2D高甲基化与既往慢性胰腺炎病史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L48H37在体内外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该作用被KMT2D敲减所扩大。PDAC组织中KMT2D表达水平较高,KMT2D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差的肿瘤分级,且KMT2D高甲基化水平与既往慢性胰腺炎病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