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个全覆盖”和“两通一硬化”实施以来,水泥(油)路通到了百姓家,行路难已成为昨日光景。水泥(油)路村村通一方面将村民带出去,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获取财富;另一方面将机会引进来,帮助村民认知外物,生产致富。农村公路不仅帮助吕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作为公共物品,它还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驱动下,农村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重大发展。与此同时,重建轻养、只建不养导致路面年久失修的情景也比比皆是。“三分建,七分养”足以证明公路养护的重要性。然而,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养护却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轻养问题,“一年修、两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受制于地理环境之外,与管养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跟不上、养路人员非专业、养护政策不完善、路政机制不健全不无关系,这些因素一起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瓶颈。因此,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完善交通立法,细化养护工作;明确管养主体及其责任,实现管养分离;健全体制机制,规范考核激励;开源节流,扩展融资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发挥市场功能成为农村公路走出困境的根本方法。作者系山西省吕梁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欲将拙见与大家分享。本文以吕梁市的市情为切入点,在研读大量行政管理相关理论与交通立法的基础上写作。通过对吕梁市近四年农村公路养护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吕梁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在基层。因此,避开就交通谈交通的局限,本文将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相结合而论,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吕梁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新思路,这也将成为本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