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专有名词里头,一提起指挥家,人们会马上联想到西方交响乐团的指挥。有志于研究指挥艺术者,其研究方向也会锁定西方交响乐团的指挥艺术和历史发展。这确实是无可厚非,因为民族乐团是在近九十年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模式组建起来的,民乐指挥这职称才应运而生。尽管指挥之前冠上“民乐”两字,但是有关民乐指挥的艺术发展理念还是以西方交响乐团指挥的理论为标准。研究焦点始终没有关注在中华民族音乐发展中可能和民乐指挥相关的史料。
实际上,在中国的考古资料中已经记载的一千多年前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五代冯晖墓和五代河北曲阳县王处直墓中的壁画和砖雕就有了古代指挥者的雏形,当时是叫“致辞者”。这个发现比之西方指挥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还早,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探索民乐指挥艺术何不追寻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何必妄自菲薄,将西方指挥理论标准套在民族乐团指挥的思想意识中。
民族乐团的建设虽然是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模式,但是,其建设还是在五千多年的民族音乐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绝不是盲目照搬。民乐团中的弹拨乐组的编制成为有别于西方乐团中的一个特色。民乐作品也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中兼收并蓄,体现了民族风格,发挥了民族乐器的特色。现代民族乐团、民族作品和民族乐器的传承为民乐指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民乐指挥者必需掌握的音乐文化知识。
手姿艺术是指挥艺术的重要手段,是指挥者双手表现音乐的手势语汇。单从手姿艺术而言,西方或东方指挥艺术应该有共同点。诚如大家所知,拉二胡和拉小提琴其共同点是按指擦弦,弹中阮和弹吉他是手指或拨片拨弦等。小提琴演奏家要学起二胡必然事倍功半,然而不能断然认为小提琴演奏家一定能掌握二胡技艺。同理,西方指挥家也不一定都能轻易驾驭民族乐团。
民乐指挥在具备手姿艺术的基础上,必须对中华历史文化,对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音乐理论有深厚的底蕴,从而培养独具风格的民乐指挥气质,才有可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地指挥民族乐团。徒然精通手姿艺术,不谙民族音乐,指挥出来的音乐也只能形似而不可能神似。
民乐指挥发展历史短浅,缺乏系统培训制度,还不能发挥其在民族乐团的真正意义。也因为这样,民乐指挥的职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时至今日职业民族乐团的指挥绝大部分由学自西方指挥艺术的指挥担任。因此,民乐指挥艺术需要中国的专家学者不断研究探索,在各大音乐院校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民乐指挥学科体系,有效地推动民族乐团、民族器乐的发展。只有中国民乐指挥,指挥中国民族乐团,演奏中国民族风格特色作品,才能确立真正意义的“民乐指挥”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