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态变化动词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动词,蕴含了事物性质、组成发生转变的动态事件。此类动词的论元结构复杂多变,包含及物、不及物和及物与不及物交替(致使交替)三种情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性质特征描写和致使交替的派生问题上;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在此两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多。本文结合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对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进行分类描写;进而聚焦交替次类的派生,总结分析现有分析的不足,提出该次类的语义不充分赋值表达式,展示(及物、不及物)变体生成过程,并进行计算实现。本文先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根据状态变化动词的意义和体特征,穷尽性地筛选出1909个状态变化动词义项,并标注义项、词汇结构、词汇语义和论元数目等信息,构建成汉语状态变化动词数据库。继而,结合构词特征和论元结构,把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分为26类,将所得次类整合入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的特征层级之中。其次,本文考察了状态变化动词,尤其是交替次类的语义特征。利用最小对立分析法,依照动词蕴含的致使类别、生命度两个语义特征,对同结构(如动结式)但不同论元结构的次类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交替类动词略微倾向于生命度不定和致使类别不定。此发现能说明Alexiadou等(2006)提出施事性特征决定外论元的出现与否过于片面。本文继而聚焦于交替动词派生问题,指出不及物/及物变体派生出相应及物/不及物变体的论点存在变体缺乏的问题,而持两变体互不派生观点的操作未能全面考察语境、语义因素所起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对影响致使交替变体选择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经过筛选样本句子、标注因素以及应用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发现动词本身的控制度、致使原因是否提及以及致使原因的性质为派生主要动因。在理论上,为了实现互不派生观并体现语境、语义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语义不充分表达式,其中包含变体共有的语义关系,为派生动因所设的CONS特征,影响论元结构的语义特征KEY和决定不充分赋值结果的HCONS。派生动因决定不充分赋值进而决定KEY值。KEY值通过连接理论决定论元结构,论元结构通过论元实现规则决定论元在句法中的分布。最后,本文还展示了在汉语计算语法ZHONG上实现致使交替句法剖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