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贽美学思想的“尚俗”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贽作为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对明、清两代,以及对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人对李贽在文学、哲学方面的思想论述颇多,但对李贽提倡的“近俗”之美研究的尚不够深入。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李贽“尚俗”观的系统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其美学思想的理解,挖掘李贽身上所具有的近代启蒙意识及其对文艺、美学的影响。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俗”的内涵界定及美学价值。首先,对“俗”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发展进行了追述。通过对“俗”的内涵及美学价值的探讨与思考,为全面分析李贽“尚俗”观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俗”的美学价值。“俗”文艺的发展推动了创作主体、审美主体的大众化;体现了艺术生命的原发性、创生性;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满足了大众的欣赏需求;审美效果的娱乐性从一定程度上讲对人的心理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文艺的健康发展。“尚俗”观是指在服务大众,接近底层人民,尊重市民的人格与情感,人人平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础上所形成的平民美学思想,体现出了民主化、大众化色彩。第二部分:李贽“尚俗”观的表现。首先,对李贽所处的历史时代――明中后期,这一社会大背景为“俗”文化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进行分析。其次,对李贽“尚俗”观在其哲学思想、政治生涯、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阐述。李贽尊重下层人民,亲近下层人民,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和进步意识,充分体现了其“尚俗”的倾向。第三部分:李贽“尚俗”观的内容。主要从文艺的角度,对李贽“尚俗”的观点进行剖析。首先,李贽对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雅文化――官方理学进行激烈抨击,为俗文艺的发展清理了障碍。其次,从创作内容上,他提倡对市民生活、市民形象的描绘,同时对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描绘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鼓励对理学所禁止的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再者,从创作体裁上,第一次明确地把“俗”文体奉为文坛正宗,极力推动“俗”文体的发展。李贽的“尚俗”观对褒雅贬俗的传统审美观念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开创了审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境界,促进
其他文献
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教的模式和方案。政府高度重视,构建组织框架,制订工作方案,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协作,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城市多层次、多维
本文是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关系的一个实例研究。以成都为例,以建国以来至2003年为主要研究时期,从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格局动态演化入手,通过综合研究,探讨了
加拿大报刊中的《大汉公报》《快报》《醒华日报》,刊载了许多与"红学"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并未见前辈学者研究时论及,它们对于研究"红学"海外传播极有意义。此类资料关涉历
"井底人"事件的媒体叙事体现了话语各方对井底人的空间身份管控以及差异群体的自我身份定位与外部标签之间的博弈。本文采用边缘话语分析视角,揭示井底人事件媒体再现中的叙
企业组织的道德决策是合乎经济理性的,但是,由于组织自身包含的约束机制,在许多情况下,组织运行会背离理性。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强调了组织决策受其自身约束机制的影响,尤其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是影响公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公立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现状,然后分析了公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的体制根源,并运用委托代理等相关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比较系统,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研究
太赫兹频段下非标准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较难通过电磁散射计算的方式得到结果,实验测量得到目标RCS成为该频段下的可行方案。然而,目前尚不具备系统性的估计指标来分
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弱消极,无心理事;杂乱涣散,无章管事;力量薄弱,无能办事。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抓班子建设、制
从战后到冷战结束,短短四十多年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却无多大进展。因此,日本被称作“一流的经济”,“三流的政治”。日本不再满足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