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民公所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为维护城内秩序而产生一个治安机构。为了规复对北京的统治,恢复官权,清政府对安民公所进行了有意识的控制和利用。本文初步考察了清政府控制思想的形成、演变以及实践,力图揭示隐藏其后的深刻动因。
列强占领北京后,实行分区管理,把清政府排除在北京的治理之外。清政府迫于无奈支持安民公所的建立。在安民公所建立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是广大官绅,也正是广大官绅的参与给清政府控制利用安民公所提供了契机。
清政府很清楚所面临的局势,在北京各国列强才最有发言权。所以他最初的考虑是对安民公所默施禁制,同时,清政府要求安民公所“通夷情,达民情”,承担起本来应该是由政府才能具备的外交职能。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上下的控制思想也有了变化,他们对安民公所包揽一切的做法很是不满,主张严格限制安民公所的权限。
在控制思想的指导下,清政府进行了种种控制安民公所的实践。通过解决安民公所的经费、惩办违法乱纪行为和与列强进行外交交涉等途径控制安民公所。清政府的这些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功,部分的恢复了官权,提高了清政府的政府权威。
与列强达成协议之后,清政府最终实现了对安民公所的完全控制。至此,安民公所的使命走向终结。清政府用善后协巡局取代了安民公所,但改变的只是名称。
在整个占领期间,安民公所为维护北京秩序,恢复官权做出了种种努力,为清政府顺利进行接收创造了条件。但是,对于清政府而言,安民公所从来不是自己的部属,它管理地方的行为是一种越权的行为,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清政府不仅要控制,而且在刚刚恢复北京的主权就要对其进行裁撤。同时,清政府也认识到安民公所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它的一些做法也是值得效法的,所以,安民公所虽然被撤销了,但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却得以保留下来,成为近代北京城市建设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