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中的群际接触问题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两岸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当前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逐年热络,在规模和范围上都不断取得新突破。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已然形成,但是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依然存在,常常有非理性的声音横亘在彼此互动中。因此,研究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全面检视两岸青年互动状况,探索促进积极接触的条件,为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提供对策建议是当务之急。群际接触理论致力于改善偏见群体的关系,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基础。本研究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在台陆生群体进行实证调查。量化数据方面,针对636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当前两岸青年学生基本接触状况,并探讨“接触强度”“合作关系”“两岸情境因素”对“社会距离”的影响,得出结论:两岸青年学生之间接触强度越强、合作关系越强、两岸情境越友好,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社会距离越短。在质性访谈方面,本研究梳理了两岸青年学生群体特质之差异,归纳当前两岸青年学生群际接触的特点,即学习是基本接触面,兴趣是重要接触点;谈论政治过程中保持的默契性与理性;学习身份导致的接触存在差异;陆生具有多元的角色定位;接触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外部支持环境与权威人物会影响接触的效果。据此,文章提出促进积极群际接触的条件,即畅通全面的接触渠道;平等交流的接触心态;合作体验的接触形式;理性开放的接触环境;稳健合理的政策支持。论文重新反思了群际接触理论在两岸青年交流问题研究上的运用,对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进行深入探讨。最后,论文从政策、对策、交流个体和后续研究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即政策上持续推进,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保驾护航,充分考虑两岸关系情境对交流的影响;对策上重视设计,提倡合作体验式交流形式,不断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交流个体上要平等对话和理性交往,发挥交流主体积极的“桥梁”作用;后续研究上应该继续深化对群际接触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用更全面和扎实的实证方法认识两岸青年接触问题。
其他文献
春日风爽,翰墨流香。每期《太平洋学报》出刊之时,当先读为快,此乃编辑之“近水楼台先得月”。默读字句,绝虑凝神,任书香熏染。不觉中,常忆起已故的中国太平洋学会创始人之一、《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财务报告已成为一种新的披露方式,但现行网络财务报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局限。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网络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制定网络财务报告准
跨国收养是国家间关系——战争与和平的产物,美国人收养亚洲儿童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并受到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如美国占领日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建交、苏联解
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如何正确认识和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以及怎样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师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部文明的创造和发展的历史。在这部壮丽的史诗中、哲学社会科学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本文旨在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
日本裁判员制度是国民同法官共同分担责任、相互配合、真正以审判主体的法律地位参与到具体刑事案件审判中来的一种新的国民参与制度。该制度规定了裁判员的选任范围、选任程
差序格局可以从个体中心和社会整体两种视角得到更完整诠释,人格差等构成了古代中国社会“不同”之和的必要前提。“不同”之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落脚点,仁礼纲常以“和为贵
笔者试图以南京市鼓楼区社区党建社会化经验为例,以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构建和居民参与这两大焦点为突破口,对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借鉴的同时做出一定的思考。
为了有效构建复杂产品制造工作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在管理对象上标准化地集成管理要素,减少管理过程中人为处理的复杂性,本文提出针对复杂产品物料清单(Bil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一定程度满足了国家大力发展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的存在很多问题。